华龙网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记者 汤莉)碧波荡漾、候鸟游弋、市民休憩……在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这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日日上演。
然而,在享有“国际湿地城市”美誉的梁平,湿地,远不止诗意。
近年来,梁平区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打造梁平最有辨识度的“金名片”,赋能城乡功能融合提质。
小湿地助力大生态
实现山水城人和谐共生
作为全球43个、全国1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梁平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
梁平为何能享此殊荣?这要先从其地理位置说起。
梁平是巴渝第一大平坝,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处于高台地区,六河蜿蜒。
在全面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之后,梁平因地制宜,创造性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小微湿地小面积、大生态,小成本、大收益,易维护、速成效,小样板、大推广的四大特点和优势。
同时,还在乡村利用小微湿地将林团、梯塘、沟渠、稻田、河流、库塘及村庄院落串联,纳入一体化保护修复。
在礼让镇川西村,建成了6000亩“既养出致富鱼,也留下清澈水”的重庆最大生态渔业园。在城区以双桂湖为城市湿地网络核心,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从高海拔水库引水入城,形成30平方公里城市湿地生态循环网……
梁平境内6条主要河流、408条河溪、78座规模以上湖库、4712口山坪塘和数以万计的沟渠田塘就此盘活,打造了“推窗见湿、处处见湿”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此外,梁平区还注重数智结合,引进先进的湿地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微气象、微水文、微土壤等要素监测系统。并整合湿地资源数据,提档升级建成区级智慧林长平台。
在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上,增加了雷达监测设备和鸟类声纹识别功能,迭代升级现有双桂湖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提升双桂湖鸟类自动巡航抓拍和智能识别、数量统计、种群变化趋势分析能力,实现对林鸟的智能识别和统计监测。在此基础上,梁平区整合环湖监控系统,新建双桂湖电子围栏系统,建成双桂湖湿地智慧云平台,打造重庆首个智慧湿地公园。
如今,梁平区“青山、良田、平湖、竹海、湿地”城乡风貌进一步凸显,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最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候鸟到双桂湖越冬,不少候鸟变成留鸟,绘就了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全新画卷。
小湿地产生大效益
融合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梁平书写湿地这篇文章,既好了生态,也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
在“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梁平区专场上,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就提到,小微湿地建设还能与环境治理、有机产业、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相结合。
礼让镇川西渔村就打造了小微湿地与有机产业充分结合的样板。立足“一村一业”,因地制宜推广“池塘+基塘”湿地生态农业模式,培育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等,实现“肥药双减、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如今,川西渔村年孵化各类鱼苗10亿尾,生产水产品1.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2亿元,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此外,梁平区还创办了长江三峡自然学校、明月山乡村湿地自然学校、和美乡村学校,开发“未来农场”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编制湿地科普图册,建成重庆小微湿地特色学校等36个湿地保护宣教场所。近5年来,吸引了梁平区内外研学团队和政务团队800余批次,累计受众12万人次。
小微湿地还能带动生态旅游。利用乡村湿地独特的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梁平区精心打造双桂湖·湿地风光、万石耕春·稻作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并以湿地生态为民宿擦亮底色,因地制宜利用梯塘小微湿地和稻田湿地,发展以“梦溪湉园”“碗米”为代表的100余家民宿,形成以竹海星空露营房车基地、墨林竹院等为主的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群和万亩稻香林田民宿群。
2023年,梁平区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4.5%,“小微湿地+”已成为城市风景线、产业助推器和乡愁承载地。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