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万盛秋粮丰收有“密码”

2024-09-30 18:06:05 来源: 幸福万盛

这几天,火热的不仅是天气,还有万盛的田间地头。在青年镇毛里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水稻被依次割下、脱粒。

近年来,万盛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耕地红线,全面提升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充实农户“钱袋子”,确保扎紧“米袋子”。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约14万亩大春粮食基本实现大面积丰产丰收,其中,约3.5万亩玉米颗粒归仓,约5.2万亩水稻收割,预计秋粮总产量约46787吨。

丰收当前,万盛各地的粮田里藏着什么样的丰收“密码”?

造“良田” 土地治理中出新招

今年,南桐镇营寨村实现了玉米、水稻实现双丰收。增产的动力,源于该村将分散的“巴掌田”打造为高标准农田。如今,错落有致的机耕道、上下交融的灌溉沟渠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真是难以置信!以前,这块土地的收成完全依赖于天气,到了该浇水的时候却往往水过不来,该收获的时候机械设备又无法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这里不仅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机械进出也变得方便多了。”村民张登高说。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耕地这个要害,近年来,我区成立“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专项工作组,实行领导包镇、专人负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小田并作大田,瘦田改为良田,抛荒撂荒田地焕发新机。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区按照统筹规划、整村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实行“三打破、四统一、一重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经营,从根本上实现了项目区内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碱能降的目标。

目前,我区耕地保有量1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5万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低效林园地开发以及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等项目建设,新增耕地900亩。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全区已完成土地整治约1300亩。送达耕地保护《提醒函》,制作《耕地保护一本账》,实时掌握耕地数据变化情况。

施“良方” 科技管护上求突破

金桥镇青山村苏家岗村民小组的水稻是全区最先开镰的,品种是忠香优904。

为进一步提高收割效率,该镇积极推广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方式,组织协调约180台收割、运粮机器,对成熟水稻进行机械化收割。这一举措使得收割一亩地的时间从以前的“3个人干一天”缩短至现在的一个小时左右,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然而,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上。无人植保机渐成寻常物件等短板机具成功量产,支持促进了农业生产增产增收、节本减损。

今年7月,这里的稻田里还绿意盎然,水稻在微风中摇曳。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在农技人员的遥控下,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掠过娄必忠的5亩稻田,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喷洒在禾叶上。

“以前,我一个人顶着烈日需要两天才能完成人工打药,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喷打完成,大大节约了资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娄必忠高兴地说。

“良种良法良机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以农业植保无人机“飞防”取代传统的田间管理,既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也帮助农户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同时,我区还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粮食发展思路,积极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打造绿色优质稻示范区,新引进种植了忠香优904、神9优28、陵优7129、野香优莉丝等优质品种水稻。

随着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我区立足“抢”字当头,强化技术服务和安全监管,支持农民采购农业机械,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跟机服务,以解决农户缺乏劳动力问题,确保粮食及时播种和收获。

一粒粒高产优质的良种、一项项丰产高效的田间管理技术、一台台纵横驰骋的智能农机,承载着万盛农民对丰收的热切渴盼。

用“良法” 种粮收益上谋增效

“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也鼓起来。“如今种粮真的能赚钱!”丛林镇种粮大户刘军说,今年他获得了53760元补贴,缓解了经济压力。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区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和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服务,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

同时,我区还出台水稻、玉米及高粱等农作物种植保险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引导农民多种粮、扩面积、提产量。

种粮,无论农民还是企业,最怕的是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为了让种粮户不吃亏,有一个好收成,我区一方面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减损工作,农业保险逐年扩面增品提标,基本形成既保成本又保收益、既保灾害又保价格、既保大宗又保特色、既保生产又保产业的保险体系。

经过测算,今年我区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约15万亩。截至目前,全区已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100万余元,惠及农户3.2万余户。

此外,我区指导全区承储企业做好粮食轮换和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开展全区储备粮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绿色优质储粮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青年粮库建设,鼓励粮食企业对现有储存、加工、配送能力升级改造。

记者 刘倩 通讯员 王顺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