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鲁渝情!山东德州对口帮扶干部杨志奇两次赴秀履使命
2024-09-30 16:28:15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通讯员 范云梦 黎帅)九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二荆条”红辣椒的收获季节。近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罗家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头戴斗笠的村民们,正手脚麻利地对红辣椒进行采摘、打包、装车。
“这株应该是长‘红蜘蛛’了,要赶紧处理掉。”说话的是山东省德州市对口帮扶秀山的干部杨志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一株叶片卷曲,带有黄白斑点、植株枯死的辣椒。说罢,杨志奇便一把从地里扯起了它。
“‘红蜘蛛’会导致辣椒植株早衰、产量降低,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杨志奇说,“除了‘红蜘蛛’,种植辣椒也要警惕茎基腐病。”
这是杨志奇在溶溪镇担任农业科技指导员的工作日常。
2023年6月,杨志奇第一次跨越1600余公里,从东海之滨到巴渝大地,将自己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送到溶溪镇农户们的身边,助力他们提升农业生产力。
2024年8月,他再次递交申请,又一次以对口帮扶干部的身份来到溶溪。“镇上的干部群众待我像家人一样,我也希望回到他们身边,为大家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技术助力锰业重镇华丽“变身”
地处渝鄂湘黔交界处的秀山,锰矿资源丰富,曾有“锰都”称号。2021年,秀山按照锰产业退出、治理、转型“三步走”计划,对全县29家锰矿开采企业、19家电解锰企业实施淘汰退出。作为曾经的锰业重镇,溶溪镇抢抓这一转型机遇,在不断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的同时,以助农增产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产业。
“其实我们山东人很少吃辣椒。”提及初来时的情形,杨志奇回忆道,“但是我到了这边发现,家家户户甚至在花盆里都种着辣椒。”走村入户时,杨志奇发现,这些辣椒不仅是本地群众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大家增收的关键。在克服了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后,他开始思考如何为群众“做点事”。
溶溪镇罗家村自关闭所有锰矿企业后,村党支部一班人就结合该村实际条件,带头发展辣椒育苗及种植产业。由于辣椒育苗和种植技术要求高,当地气候高温高湿病虫害高发,杨志奇便经常往罗家村育苗基地跑,精心指导辣椒育苗和种植,并对栽培和田间管理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一开始我们种植辣椒也是摸不着门道,大家都是边干边学,杨老师来了以后,教我们解决病虫害问题,更好地管理土壤,为我们增产增收帮了大忙!”溶溪镇罗家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四栋告诉笔者,“我们现在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的辣椒主要销往广东、湖北等地,群众土地流转有租金,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不仅如此,为帮助溶溪镇辣椒种植产业扩大销售渠道,杨志奇还主动承担起“桥梁”角色,他积极沟通对接作为全国调料集散地的德州市乐陵市杨安镇,力促杨安镇与溶溪镇签订合作协议,以辣椒订单式种植模式,从而实现辣椒包产包销。
目前,溶溪镇辣椒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年产值400多万元,辣椒种植已成为该镇经济产业支柱之一。昔日的锰业重镇也迎来蜕变,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找到致富之路。
捐资助学点亮困难学子希望之光
如果说兢兢业业是杨志奇的工作态度,那无私奉献便是他的行为准则。
陈雨是溶溪镇梨园村的一名条件较差的人员,2023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喜事,可她的父亲早年因病双目失明,家中拮据的经济条件让她不禁为未来的大学开支担忧。
彼时刚到溶溪镇的杨志奇得知了陈雨的家庭情况,便主动找到溶溪镇党委书记杨波,提出想个人每年出资5000元,帮助陈雨完成大学学业。
“后来我才晓得,杨老师从2002年就开始资助学生了,陈雨是他资助的第六个娃儿。”杨波向笔者透露,这一善举,杨志奇已默默坚持了二十余年。
2024年8月26日,再次申请对口帮扶秀山的杨志奇,刚来到溶溪镇,便为陈雨送去了今年的善款。近日,笔者跟随他的脚步来到陈雨家,见到了陈雨的父亲陈乐祥——在听到杨志奇的声音后,陈乐祥摸索着走到堂屋,拉起杨志奇的手,嘴里喃喃道:“感谢杨老师,感谢杨老师。”
谈及自己资助的孩子,杨志奇眼里满是自豪:“他们个个都很优秀!”他告诉笔者,其中一名孩子,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并在自身岗位上,帮助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我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看到家庭条件艰苦的孩子,总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能做的也有限,只希望孩子们能珍惜读书机会,有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杨志奇说。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帮扶干部,杨志奇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也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他以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对口帮扶干部的责任与使命,怀揣着一颗滚烫的爱心与不竭的助人精神,持续在帮扶之路上砥砺前行,让“德州秀山一家亲”的温暖故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