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先锋丨用法治的力量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

治安先锋丨用法治的力量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

来源:华龙网2024-09-30

华龙网讯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重庆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是我市公安机关专门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部门,而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则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专家。他推动创立了公安机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编写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系列宣传资料,在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卓有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2023年“最美渝警楷模”提名奖。

谭勇

创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

“我2005年入警后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见过太多未成年人因无人指引走上歧途,我想更好地帮助他们。”所以,当2012年重庆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选调民警时,谭勇立即报名。通过层层选拔,他如愿调到这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工作岗位上。彼时,适逢劳动教养处罚措施被取消,一批家长管不了、学校管不到、公安机关没法管的“熊孩子”流落社会,成为家庭的“痛点”、社会的“乱点”。

“刚到所里,我便开始全市范围内的走访调查。”通过调研,谭勇发现虽然社会各界对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呼声很高,但没有落脚点。“家庭是稳定社会治安的基础单元,挽救一个孩子,就修复一个‘社会细胞’。” 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谭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规律。

为此,谭勇在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推动创立了全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通过定期搜集辖区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法,由点及面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源和防范对策等相关问题。”

2017年,谭勇注意到观察点有一个孩子,虽然经常小偷小摸,但是只偷书。于是,谭勇和社区民警上门找他谈心。“我们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说起,一直聊到人际交往、人生规划。通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只是将盗窃作为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最终,在观察点的追踪帮教下,这名孩子彻底改掉了盗窃恶习。这也作为典型案例被谭勇编写进法制宣讲教材,将如何理解、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与未成年人沟通等方法,传授给更多的社区民警。

“防治并举”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

在谭勇看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比事后干预更重要。“要搞好预防工作,不仅要熟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制知识,还要懂得未成年人心理,必须法制威慑和共情引导并重。”谭勇说

为此,谭勇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广泛收集研习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法治课堂。他编写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编》,开发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预防》等课件,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者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这些内容通过“法制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在各地宣讲,增强了青少年知法、守法、敬法、护法意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城口县高观派出所副所长廖广旭评价:“这些法制宣讲教材都结合了时下未成年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讲解未成年人打架斗殴问题,就会结合全市近期的相关案例来分析,真实生动,更有现实意义。”

预防工作重要,但事后干预同样不能少。2022年,谭勇参与制定的《重庆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日常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台,规定社区民警要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指引,如对其父母进行训诫、定期与未成年人见面谈话、了解成长动态等,为全市社区民警开展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导。同时,他设计开发了“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管控工作系统”,推动了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字化管控工作。

近年来,在谭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4年1至6月,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1.38%,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护航未成年成长之路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多源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谭勇说,“如果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疗愈心灵上的创伤,那么他们一定会不惧风雨,茁壮成长。” 在秀山、城口、丰都等地,他推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在石柱的联系点,谭勇翻看到一名留守儿童的作业本上写着:“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快回来。”短短一行字,深深触动了他。了解到孩子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后,他立即将孩子的情况通报给街道社区,并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以真实的案例讲解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进行了劝导。当年春节,孩子母亲回家后选择了就近务工。“后来听说,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脸上经常挂满了笑容,这让我很欣慰。”谭勇说。

每年,谭勇都会结合不同的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建言献策。2012年,他撰写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建议》,获得了中央和市里的高度肯定。2014年,他撰写的《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在重庆市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为《青少年与法》杂志副主编,他参与编写的该杂志被市委宣传部列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引领”唯一传统媒体。这也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

“未成年人工作事关祖国的下一代,事关我们的未来,也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未成年人健康茁壮地成长。”谭勇说。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供稿)

分享
新浪微博

治安先锋丨用法治的力量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

2024-09-30 10:28:05 来源:

华龙网讯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重庆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是我市公安机关专门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部门,而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则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专家。他推动创立了公安机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编写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系列宣传资料,在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卓有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2023年“最美渝警楷模”提名奖。

谭勇

创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

“我2005年入警后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见过太多未成年人因无人指引走上歧途,我想更好地帮助他们。”所以,当2012年重庆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选调民警时,谭勇立即报名。通过层层选拔,他如愿调到这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工作岗位上。彼时,适逢劳动教养处罚措施被取消,一批家长管不了、学校管不到、公安机关没法管的“熊孩子”流落社会,成为家庭的“痛点”、社会的“乱点”。

“刚到所里,我便开始全市范围内的走访调查。”通过调研,谭勇发现虽然社会各界对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呼声很高,但没有落脚点。“家庭是稳定社会治安的基础单元,挽救一个孩子,就修复一个‘社会细胞’。” 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谭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规律。

为此,谭勇在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推动创立了全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通过定期搜集辖区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法,由点及面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源和防范对策等相关问题。”

2017年,谭勇注意到观察点有一个孩子,虽然经常小偷小摸,但是只偷书。于是,谭勇和社区民警上门找他谈心。“我们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说起,一直聊到人际交往、人生规划。通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只是将盗窃作为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最终,在观察点的追踪帮教下,这名孩子彻底改掉了盗窃恶习。这也作为典型案例被谭勇编写进法制宣讲教材,将如何理解、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与未成年人沟通等方法,传授给更多的社区民警。

“防治并举”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

在谭勇看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比事后干预更重要。“要搞好预防工作,不仅要熟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制知识,还要懂得未成年人心理,必须法制威慑和共情引导并重。”谭勇说

为此,谭勇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广泛收集研习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法治课堂。他编写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编》,开发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预防》等课件,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者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这些内容通过“法制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在各地宣讲,增强了青少年知法、守法、敬法、护法意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城口县高观派出所副所长廖广旭评价:“这些法制宣讲教材都结合了时下未成年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讲解未成年人打架斗殴问题,就会结合全市近期的相关案例来分析,真实生动,更有现实意义。”

预防工作重要,但事后干预同样不能少。2022年,谭勇参与制定的《重庆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日常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台,规定社区民警要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指引,如对其父母进行训诫、定期与未成年人见面谈话、了解成长动态等,为全市社区民警开展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导。同时,他设计开发了“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管控工作系统”,推动了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字化管控工作。

近年来,在谭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4年1至6月,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1.38%,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护航未成年成长之路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多源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谭勇说,“如果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疗愈心灵上的创伤,那么他们一定会不惧风雨,茁壮成长。” 在秀山、城口、丰都等地,他推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在石柱的联系点,谭勇翻看到一名留守儿童的作业本上写着:“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快回来。”短短一行字,深深触动了他。了解到孩子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后,他立即将孩子的情况通报给街道社区,并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以真实的案例讲解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进行了劝导。当年春节,孩子母亲回家后选择了就近务工。“后来听说,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脸上经常挂满了笑容,这让我很欣慰。”谭勇说。

每年,谭勇都会结合不同的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建言献策。2012年,他撰写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建议》,获得了中央和市里的高度肯定。2014年,他撰写的《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在重庆市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为《青少年与法》杂志副主编,他参与编写的该杂志被市委宣传部列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引领”唯一传统媒体。这也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

“未成年人工作事关祖国的下一代,事关我们的未来,也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未成年人健康茁壮地成长。”谭勇说。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供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