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德生命人寿重庆分公司金融消保教育宣传月 ——以案说险(一)

2024-09-26 08:47:44 来源: 华龙网

以案说险:保险欺诈风险提示

在保险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保险欺诈作为一种非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更给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带来了潜在威胁。

2019年1月,刘某购买了一份保额10万元的重疾险,2021年9月刘某因患高血压、二型糖尿病、肝癌住院治疗,出院后到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公司接到理赔资料时,发现客户提供住院病例加盖的骑缝章不规范,引起理赔人员的注意。经调查核实,刘某投保前已经患有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属于带病投保,现伪造病例,属于故意骗取保险金。公司以投保未如实告知病史为由,案件拒付,对其保单给予解约不退费,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案中刘某的骗保行为其实并不高明,投保前所患疾病很容易查出,伪造病例的行为可能构成保险欺诈,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风险提示:投保人应当提高法律意识,了解保险欺诈的法律后果,增强守法意识,自觉抵制保险欺诈行为;如实告知信息,在投保时如实告知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关键信息,确保保险合同的有效性;理性索赔,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应如实描述事故经过和损失情况,避免夸大或虚构事实;妥善保管资料;妥善保管保险合同、住院病例、事故证明等文件,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关注行业动态;关注保险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欺诈案例,提高识别保险欺诈的能力。

以案说险:保险条款固定不会额外返利

65岁的王阿姨有一份健康险,一直由女儿交保费,最近她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带上保单、身份证、银行卡,就可以来领取“保单的返利”,完全不用手续费。

谁知道现场办理时,工作人员“假装好心”地提醒王阿姨,这份保险不划算,现在有另一份健康险产品的保障更全、赔付更高,建议王阿姨退保重新购买,最终王阿姨退保,并将保费全部打到了骗子的账号里。

本案中,工作人员实际是借“返利”的名义诱骗消费者“退旧保新”。此时,无论消费者是被诱骗进行了“退旧保新”,还是莫名其妙被诱导办理了保单贷款或退保,然后购买了其他的金融产品,都会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造成损失。因此,在消费者办理金融产品的手续时,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即将购买的产品是否适合自身需求、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确认好再签字。

消费风险提示:切勿轻信高额利益诱惑。所谓骗局,万变不离其宗,最常见的就是先利用利益诱惑,再骗取财产,所谓的高额利益不可轻信。另外,骗子推荐的高利益“理财产品”,很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一旦参与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建议谨防非法集资诈骗风险;核对身份最紧要。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都会有的官网等渠道公开的热线咨询电话,如果接到电话声称有福利赠送等活动,建议先拨打官方热线电话咨询工作人员,确认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再做决定;依法维护自我权益。一旦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确保自己到达安全的地方,再立刻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一方面尽可能追回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阻止骗局的再次发生。

以案说险:唤醒“睡眠保单”,守护权益之光

在保险的世界里,每一份保单都承载着对未来的一份承诺和保障。然而,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保单会陷入“睡眠”状态,而唤醒这些“睡眠保单”对于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李女士在几年前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更换了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加上生活的忙碌,渐渐忘记了这份保单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保险公司开展“睡眠保单”清理行动,通过大数据筛查和社区走访,终于找到了李女士。

工作人员耐心地向李女士解释了保单的重要性和她所拥有的权益。李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样一份坚实的保障。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李女士更新了联系方式,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保险需求。她感慨地说:“如果不是保险公司这么负责,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份保障,真的很感谢他们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表明,保险公司有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那些“睡眠保单”,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失。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定期整理自己的财务和保险资料,避免因遗忘而失去重要的保障。

以案说险:接听陌生电话需谨慎

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告知王女士因为她是保险公司高级客户,现在针对王女士这种少量的高级客户可以升级保险,需要王女士配合进行处理。王女士按照“客服”的指示进行操作。“客服”让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卡号,并要求她将收到的验证码告知“客服”。王女士没有多想,一一照做。随后,王女士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显示她的银行卡被消费了数千元。

在王女士遇到的这个案例中,不法分子通过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利用王女士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以保险产品升级为由,诱导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号和验证码,进而盗取其银行账户资金。这是一种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法,值得广大保险消费者提高警惕。

对于自称客服的陌生电话,要保持高度警惕,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保险公司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银行卡卡号等敏感信息。验证码是重要的安全保障,切勿告知他人。如果对保险合同有疑问,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而不是轻信陌生电话的指示。

以案说险:墓地销售的诈骗陷阱

在当前社会中,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特别是非法集资和虚假投资等形式的骗局。这些诈骗行为往往利用老年人对于金融产品认知的不足以及对亲情、健康等方面的渴望,设计各种陷阱诱使老年人上当受骗。以下是典型的案例和防范措施:

王先生妻子已退休多年,某天接到一推销电话,称“保险公司推出了新型墓地保险产品,只需要缴纳4000元保费,在被保险人身故葬入墓地50 年以内,如果缴纳墓地费用的子女或亲属因死亡或重疾无法继续缴费的,将由保险公司继续缴纳墓地费至50年期满,以保证骨灰不被移出墓地”。随后,电话推销人员还向张先生妻子展示了很多疑似骨灰被遗弃的照片。王先生妻子被推销人员所说及所展示的内容吓住,担心自己百年后给子女增添负担,遂准备向电话推销人员微信转账投保墓地险。

王先生出于警惕心理,在妻子转账前,来到保险公司咨询,工作人员从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角度出发,告知其购买保险需选择正规公司,且要核实销售人员是否持有保险销售资格。王先生立即向该电话推销人员核实公司名称及销售资质,对方无法提供并匆忙挂断电话,后再拨打其电话,提示号码已停用。王先生才明白这可能是一场墓地保险骗局,遂及时制止了妻子的转账行为,避免了财产损失。

伴随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不法分子欺骗消费者的手段亦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来临,类似此类针对老年人的墓地保险骗局日益增多,特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选购保险产品联系正规保险公司,谨防上当受骗,守住钱袋子。

以案说险:投保时如实告知的重要性

李先生于2020年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在购买保险时,销售人员详细介绍了保险条款、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等内容,李先生也认真阅读并签署了相关文件。2023年,李先生被确诊患有某种重大疾病,他想起自己购买的保险,便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然而,保险公司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李先生在投保前(2018年)曾有过相关疾病的就诊记录,但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以未如实告知为由拒绝了李先生的理赔申请。

从客户角度来看:李先生可能对如实告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经治愈或不影响保险理赔,或者对条款中的如实告知义务理解不深。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已经尽到了提示和说明义务,明确告知了客户如实告知的重要性。在理赔审核时,保险公司严格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确保了保险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特别是如实告知义务、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等重要内容。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避免因未如实告知而导致理赔纠纷。如果对保险条款有任何疑问,可以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或客服人员咨询,确保自己清楚了解保险合同的内容。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