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长江文化”故事里的重庆篇章

2024-09-25 20:56:54 来源: 华龙网

01 长江三峡风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长江三峡风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长江奔腾不息,一路向东,见证着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孕育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文化中心,亦是交通枢纽。长江重庆段达691公里,占总里程的11%。长江三峡雄奇壮丽、“水下碑林”白鹤梁流芳千古……长江文明赋予了重庆深厚的底蕴。

重庆如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抓考古、抓项目、抓研究、抓品牌,多年来,重庆在保护和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方面积极探索,为守护母亲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9月25日,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渝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专家齐聚山城,为长江文化建设带来宝贵建议。

在长江文化这幅璀璨绚丽的画卷中,重庆书写了哪些精彩篇章?对于重庆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专家们带来了哪些新思路和新方向?

02 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渝举办。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渝举办。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01

依托城市特色

重庆积淀亮眼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成果

重庆依江而建,因江而兴,长江的波涛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长江文化亦如涓涓细流,浸润了山城百姓的生活点滴。

老街上,历史建筑依然留存着昔日的风貌,却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茶馆里,人们品着香茗,听着川剧的唱腔,感受着长江文化的韵味;博物馆中,静置的千年文物,如同岁月的使者,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这一切,与重庆在长江沿线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03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在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方面,重庆紧紧围绕长江流域人类起源、巴文化、宋元山城遗址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近年来,实施三峡大遗址考古项目达20项之多,发掘面积逾一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标本5000余件/套,为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提供了无比珍贵的实物资料。

积极推进长江三峡(重庆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云阳磐石城、忠县皇华城、两江新区多功城等考古遗址公园相继开工,全力打造长江文化的重要标识。

作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堪称我国文物保护工程的典范。其坐落于重庆涪陵城北的长江之中,乃是一段天然石梁,梁上现存自唐广德年间以来的历代题刻165段,其记载的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信息,具有极其重大的水文科学价值。

04 白鹤梁题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白鹤梁题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为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自1993年起,众多专家历经长达十年的深入论证,最终敲定“无压容器”方案,将题刻原址妥善保护于长江江心,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成功解决了泥沙淤积、销蚀等难题。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媒体采风活动踏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来自长江沿线各省区市的记者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设计别具匠心,专家们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一题刻完整呈现,此处无疑是最能感受到长江文化保护成果的地方。”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刘翔宇有感而发。

在长江文化展示方面,重庆同样不遗余力。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精心规划重点文艺创作选题187项,创作推出一批批优秀作品。策划举办世界大河歌会、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巫山艺术电影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长江文化的闪亮名片。

其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阶段性改陈布展工作成效显著,已然成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窗口。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三峡博物馆展览《壮丽三峡》焕然一新。其中不乏多种高科技融合展陈手段,《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更是集中展现三峡文物大保护的丰硕成果,还将文物修复室搬进了展厅,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文物修复工作。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展陈方式能够更深入、更直接地凸显文物内涵,打造出沉浸式展览效果,丰富个性化体验,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推动长江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

在长江沿线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重庆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的壮丽篇章。

02

凭借旅游之力

重庆奏响长江文化新时代强音

纵使成绩斐然,但重庆并未忽视对三峡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和活化利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三峡库区区位条件限制,三峡出土文物大量重复件的修复率、利用率较低,展示利用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看重博物馆、纪念馆等建设类项目,重庆重要遗址遗迹等历史文化研究阐释类项目较少。

基于此,如何充分挖掘和研究长江文化资源,进一步实现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2024长江文明论坛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06 长江文明论坛现场,专家带来主旨演讲。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长江文明论坛现场,专家带来主旨演讲。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认为,应有效整合全流域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推动长江文化IP化发展与数字赋能,使其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江流域实践的新窗口。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蓝勇表示,长江各流域应充分总结出本流域的文明特色,充分开发利用本区域的特色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弘扬新时代长江文化、打造长江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高校应彰显文化价值,共同谋好深化研究长江文化“大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则提出,把文旅融合与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将会使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内涵更加丰富。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也提出,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关键在于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他说,打造生态文旅示范区,重庆要先干起来!

07 重庆两江交汇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庆两江交汇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那么,重庆该如何抓住机遇?

作为“最宠游客的城市”,重庆始终以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人文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吸引着八方游客。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2023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82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8%。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表示,未来重庆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奋力助推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坚持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重庆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塑造“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这三张文旅名片;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红色旅游高地、遗产旅游胜地、世界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串珠成链推出山水都市、壮美三峡、世界遗产、乌江画廊、多彩民俗、美丽乡村等精品旅游线路。

强化协同共建,高能级打造跨区域协作样板。重庆将强化川渝协作,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四川会商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申报世界遗产;协同推进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

“特别是在重庆境内,将谋划建设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提升打造乌江水上航线风景连廊。”冉华章说。

另外,重庆还将持续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迭代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贯通“景区拥堵一件事”“入境游口岸签一网通办”等快响机制,打造旅游市场智治“一张网”,努力营造安全、有序、便捷、舒心的旅游环境等。

长江文化,是流淌的历史与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重庆将继续奏响长江文化强音,让长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色彩。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林红 林楠 冯珊/文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