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科技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

2024-09-24 20:00:45 来源: 国资委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在中原沃土上,中国移动通过5G、AI和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推动河南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5G智慧场景应用在农业领域不断落地,数字化手段助力粮食增产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AI赋能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秋分到,丰收忙,农田飘来阵阵香。9月22日,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南兰考启幕。农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之情。蜜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汇聚一堂,琳琅满目;高标准农田里金碧交错;玉米瓜果“舞动”着丰硕的身姿沙沙作响……蓝天为幕,白云作伴,独具中原特色的“良田美景”呈现在眼前。

开幕式现场,中国移动专项保障工作团队正有条不紊地为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和信息通信服务。与此同时,科技给予这片土地上的农户丰收的喜悦。“没想到这个5G智能远控拖拉机这么能干,我以后也能在‘办公室’里犁地了。”兰考县仪封镇的农机手黄师傅,坐在科技感十足的远程驾驶舱里轻轻启动驾驶舱,通过大屏幕,轻松远程控制着十几公里外的拖拉机。通过拖拉机实时回传的画面,精准控制着车辆的方向和油门,精细操纵着农具进行耕地作业。

5G智能远控拖拉机成为国内首个正式下地劳作的智能远控拖拉机应用。“这是我们未来无人农场的一个缩影。”中国移动(河南)乡村振兴数字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移动和洛阳一拖共同打造的智能农机驾驶舱,利用5G专网“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突破了传统遥控方式下农机操作距离的局限,可以实现对几百公里以外农机的跨区远程操控。同时,单一驾驶舱能够管理和操控五台以上不同类型的农机,可以实现多农机同时协同作业。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非结构化田块超视距人工远程作业问题。这是农业机械领域全国首个利用远控技术实现的创新应用,技术的突破可以显著减少人力投入,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与灵活性。”该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大型指针式喷灌机、高清苗情监测仪……在兰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内,随处可见“农田卫士”的影子。田间地头的“四情”监测站像精神抖擞的哨兵,实时传递着农田的最新数据,为丰收保驾护航。“可别小瞧这几个‘兵’,它们可以实时监测地里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能马上介入,实现病虫害从治理变为预防。”兰考县仪封镇红薯种植大户张聚群说。

“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四情’监测站实时传递数据,结合AI大模型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水肥灌溉策略,并远程操控无人机、平移喷灌等设备进行作业,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中国移动(河南)乡村振兴数字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的农事服务功能,可提供供销五统一、农机调度、农产品溯源等多项服务。农机调度平台实现了对全县域智能农机的调度和作业面积的实时统计,提高作业效率;农产品溯源平台让兰考的农产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溯源码;农户还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农业知识、灾害预警和农事指导。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的构建,助力农户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

数智引领 高标准农田助力旱涝保收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旱涝保收是农业生产的美好愿景,高标准农田将这一愿望变成现实。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兰考县是河南省首个且唯一的“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五位一体”监管机制、“一长两员”管护模式等经验在全省推广。

今年4月2日,兰考县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正式上线,由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中移物联网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国移动(河南)乡村振兴数字研究院同步揭牌成立,兰考县5G+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兰考县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包括县域政府指挥调度用大屏和行业专家、农事服务中心、乡镇村级用处理中屏以及种粮大户用小屏,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实现数据要素收集、融合分析处理、诊断决策,可指导农业生产要素实现高效集约。

中国移动(河南)乡村振兴数字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由三个部分组成:以“流转、托管、五统一”等经营模式为特点的农村生产关系,突出村集体“双绑”(一头绑定村民、一头绑定经营主体)作用,保障农业生产适度规模运营,提升生产效率;“数据预警、系统吹哨、部门报到、处置销号”的业务闭环工作机制,以及“四情监测”采集信息、AI大模型实时诊断、吹哨预警工单流转处置、农事服务配套、远程控制水肥灌溉,推动“五良”下田,实现增产增收;以“高标准农田+”为牵引的和美乡村,盘活农村产权交易、激活乡村文化旅游、创活绿色循环机制、用活智慧康养数据等,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借助该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在兰考的农田里大显身手。通过传感器和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等农情信息。AI“四情”预警模型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提供辅助决策,分析结果将分配给农情专家在线诊断,结合农户视频连线,为农户提供精准“处方”建议。农户根据“处方单”在供需服务平台一键下单即可等候送货上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进行AI农技问答。

为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更安全,中国移动还开发了“一田一码”系统,为每块田赋予一个电子身份证,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步都可精准溯源。消费者只需轻松一扫,就能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从种植、施肥、浇水到收获、加工、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一目了然。

科学高效的农情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兰考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如今,走在兰考县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优美画卷映入眼帘,一块块精心打造的良田正展示着农业生产的新变化,孕育着农民增收的新希望。

乘“数”而上 良田沃土结硕果

河南移动充分发挥信息通信行业技术优势,持续加快农村网络投资建设,丰富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以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尉氏县张市镇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玉米籽大而饱满,具备智能灌溉、苗情虫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功能的各种科技设备不时“跳出来”。空气温湿压设备用来监测天气状况;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可以自动感知是否缺水;智能阀控出水终端根据土壤温湿度自动浇水。这些不同设备采集的数据,都会依托中国移动的物联网技术上传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回传到乡村两级管理中心,分发到农户的手机上。

“高标准农田经过改造升级,旱能灌、涝能排,玉米产量从每亩800斤增加到了1200多斤,今年又是个好收成。”种植户沈双义满怀期待地说。在河南移动“5G+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助力下,尉氏县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采用信息化手段,集5G、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农业的智能化转型。

在延津县,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的夏玉米已进入灌浆期,该阶段浇水增肥是增加产量、保障丰产丰收的关键。在塔铺街道大柳树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几十米宽的大型平移式喷灌机似巨鸟展翅,在田间缓缓移动,“羽翼”下的几十个喷头喷出均匀的“水雾墙”,滋润着庄稼,让玉米“吃饱喝足”。中国移动5G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将灌溉和施肥两个农业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浇地向浇苗转变,还能将水连同肥料直接输送到玉米地里,让玉米“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实现了对农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管理。

“我这250亩地,以前浇灌要6个人分3组,忙上小半个月,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省时省力效果还好。”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让大柳树村的种植户李元智高兴得合不拢嘴。

此外,天气、虫害等不稳定因素影响着秋粮安全,通过使用的5G智慧农业平台,农技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夏玉米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发生动态,指导农户在最佳时间开展虫害防治,助力秋粮稳产丰收。

金秋九月,丰收在即。8月以来,周口市商水县先后经历多次强降雨,田地里湿度普遍较大,如何抓好病虫害防控、打好秋粮田间管理攻坚战成为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种植户近期的首要任务。为提升秋粮质量,中国移动发挥信息技术和5G网络优势,借助远程虫情测报系统对田地环境、虫情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帮助种植户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做好病虫害防控,实现秋粮丰产丰收。除此之外,还通过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水肥含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帮助种植户实时、快速、客观地获取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信息,为粮食丰产、秋粮增收提供科技保障。

万物欢喜,悦享丰收。走进商丘市宁陵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幅幅金灿灿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望无际的沃土上,玉米和花生相连成片,展示着丰收的喜悦。在宁陵县华堡镇,依托中国移动开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让5万亩粮田变良田,切实有效解决了灌溉“引水难”、病媒“防治难”、虫害“监控难”、墒情“掌握难”等难题,持续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群众持续增收、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大兴村金色的田野里,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排排玉米颗粒归仓。中国移动结合5G智能、物联网等诸多高科技,高效实现了农田墒情管理、水肥管理、虫情监测、病害监测等诸多科学管控功能,真正把科技融入农业,把5G融入生活,切实让农田变为良田,让良田掌控在方寸之间,让高标准农田产出更高效益。

接下来,中国移动将充分利用5G、AI、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擦亮“中原粮仓”新名片,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