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做好“融文章” 打响农文旅“渝品牌”
2024-09-24 06:00:01 来源: 华龙网
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长江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会议强调,近年来,重庆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86.63亿元,同比增长8%。同时,进一步做强“拳头产品”,着力打造彰显国际范、中国味、巴渝韵的文旅精品。
国际范、中国味、巴渝韵。九个字,展现了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气度,彰显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折射出对巴渝独有的韵味和魅力的珍视。重庆坚持融合发展,致力让游客在领略山城自然之美中感悟巴渝文化之美、陶冶上善心灵之美,不能少了武陵山区民族风情和生态资源优势,若能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上加把劲,乡村发展农文旅,定能结成共同体,带动一系列有内涵、有创意、有品质的特色农文旅品牌产生,“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做好“融文章”打响农文旅“渝品牌”。比如重庆渝北区的兴隆镇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打造“兴隆有礼、家园亲亲”地域文旅品牌,在牛皇村建成乡情馆和“礼”文化院落,并以“春牛喜耕”为主题,设计文化衫、太阳伞等文创产品,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此外,兴隆镇依托现有资源,以乡村休闲游、特色体验游为主题,打造了渔园农庄、部落格等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农家乐和民宿,挖掘乡村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南北大道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促进兴隆镇全季乡村旅游发展。有力促进当地的“农产品”更好向“旅游产品”深度延展,为全区的农文旅发展加速了进程。
打造区域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亮点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以融合的形式高效发展农文旅项目,不仅可以继续擦亮生态底色、凝聚发展动能,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广袤的农村带来致富的新业态。比如,重庆武隆荆竹村,与当地其他乡村一起建成非遗传习所,搭建文化资源宣传保护平台,对蜡染、竹编、剪纸、木叶吹奏、传统饮食制作等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进行深度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乡村特色文化的魅力;用村民的老房子、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与青瓷杯等打造“归原茶馆”,向游客展示传统乡村民居风格和生活;举办国际夏令营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农事体验学习农耕文化;保护修葺古代商道驿站,打造“荆竹古道”,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走好农文旅联盟发展之路,对进一步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更好开创文旅新局面。
借助农文旅产业联盟合作平台,进一步整合旅游供应链。要给旅游强市提供更多精品化旅游线路、智慧化服务体验,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发挥农文旅联盟融通市场、连接区镇作用,大力发展全村全域旅游。比如重庆渝东区,为了将荆竹村打造成为渝东南片区重点的休闲户外运动主题村落,当地以向仲怀等院士基地为科研基地,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旅游”的高山果蔬采摘体验园;汇聚合力,积极培育新型田园艺术农业,持续发挥“乡宿联盟”联动作用;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更优质的旅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发展联盟,努力实现“单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共同打响农文旅“渝品牌”。
打响农文旅“渝品牌”为乡村振兴“聚能”。重庆各地还可以将农事体验研学基地串点成面,利用好乡村闲散资源,吸纳社会资本,通过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对做强农文旅“渝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信随着这股“融合”力量推进,对重庆联动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持续提升重庆文旅形象,讲好重庆故事,持续扩大重庆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
作者:陈群(巴南区)
审校:杨光志
责编: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