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溪苗寨位于秀山县城东北部,属秀山县涌洞乡新农村光明组的一个自然村寨,距秀山县城33公里,东临湖南省保靖县野竹坪镇。村落位于国家级4A景区川河盖高山草场脚下,为典型的山地河谷地貌,土地以沙地为主。村落上方为原始森林,气候凉爽湿润,村内多古树、竹林。民居依溪流及山而建,有木屋及吊脚楼31幢,无砖混建筑,是重庆市少见的单一苗族聚居村落。
村落内人家都为龙姓(仅有一户杨姓),苗族,堂号武陵堂,为龙氏伯高公38世廷公后裔。祖先再舞公康熙年间由贵州天柱县高酿镇小归村上寨迁来此地,现发展到伯高公第86世“明”字派,有人口120多人。
村落迁徙历史为苗族的迁徙:苗族是一个比犹太民族经历更多苦难的民族,经历了五次大的迁徙。据龙氏族谱及家谱记载,武陵堂天柱大小归分支(三岔溪分支)是由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由湖南洞庭及江西往贵州天柱定居的,而后(龙)再舞公前往三岔溪居住,再舞公为三岔溪村落始祖。
据武陵堂家谱记载:康熙年间,(龙)再舞公(生于康熙45年)由贵州天柱县高酿镇小归村迁来三岔溪溪谷,披荆崭棘,刀耕火种,开基建业。
三岔溪苗寨,原属四川省秀山县龙池区公委涌洞公社高洞村光明组,2001年撤区并乡,高洞村合并到新农村,三岔溪苗寨与盐井古村列属秀山县涌洞乡新农村光明组。
传统建筑:三岔溪苗寨民居全部为木质传统建筑。民居建于河谷平地或山地斜坡上,建筑式样是木板黑瓦房和吊脚楼。黑瓦房有五柱四间、或四柱三间,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用桐油擦过。屋前砌有街沿,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枫香树、猴梨树等上百年的古树及成片楠竹林。进门跨过高门坎是堂屋,正堂上供有祖先牌位;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吊脚楼样式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吊脚楼的下层多作牲口圈舍或谷仓,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
历史环境:三岔溪是一个古村落,村落内环境要素皆为历史环境要素。比如说:古树木、河道为古河道、堤坝为古堤坝、桥梁为古桥梁等。这些要素是伴随村落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是古村落人生产生活、传统习俗活动的产物
民俗文化:苗绣、苗族银饰、苗族腊染、苗家二月二、苗家九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