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启动国债买卖利于稳增长防风险

2024-09-19 06:30: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国债买卖业务公告[2024]第1号称,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24年8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本次央行启动买卖国债,标志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式入箱。”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对于央行买卖国债,市场已有预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明确,计划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入国债买卖以丰富基础货币发行手段。

周茂华表示,随着债券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对我国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央行创设国债买卖工具,顺应流动性市场结构变化,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提升央行基础货币和市场流动性调节的精准性、有效性。此外,央行买卖国债业务具有双向性。央行参与国债市场交易,有助于平抑短期市场资金面波动,增强基础货币供应调节能力,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在未进行降准的情况下,将央行买卖国债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积极意义,传递出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买入短期并卖出长期国债,有利于维持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稳定金融市场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8月份央行对国债买短卖长,且为净买入。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调控意图,维持国债利率合理的期限利差和长端利率水平,以避免市场过度投机和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央行净买入国债实际上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增加了释放流动性的手段,既维护了适宜的货币环境,也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演进。

在专家看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也是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的体现。在市场超调等情况下,央行买卖国债可以成为纠偏机制,会更直接地影响市场供求,稳定市场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QE)。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的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我国央行买卖国债与其他国家央行的量化宽松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买卖国债本质上只是一种央行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工具,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温彬说。

董希淼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央行搞量化宽松往往有自身阶段性背景。一般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后,但国债市场流动性仍较差,缺少买盘而抛售力量很强,价格渠道传导不畅,这时央行通常会诉诸于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宽松(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

我国的情况与上述背景完全不同。董希淼认为,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也并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画等号。(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

责任编辑: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