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杨清波: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历史经验的三重意义

2022-03-29 07:00:00 听新闻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价值创造、价值享用和价值评价三个维度认知和践行。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将其概括为全面系统、博大精深的“十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道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星火燎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揭示了百年大党恰似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图片1.png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力量源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人民解放为己任,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植入了人民至上的基因,牢固树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立足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自始至终、从内向外、由言及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无私情怀,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不但深刻揭示了党历经百年风雨巍然屹立、蓬勃壮大的内在机理,而且告诫全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人民至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昭示党成为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揭示和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至上的思想。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经典论断,凸显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唯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群众路线成为党的生命线,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论述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的重要性,告诫全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历史阶段的话语表述不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对人民创造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彰显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历史规律的智慧。

正因为党把握历史规律、遵循历史逻辑,才具有了高瞻远瞩的目光、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坚持人民至上”凸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凝聚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从价值创造、价值享用和价值评价三个维度认知和践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从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首创“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到下庄人于悬崖峭壁7年凿出8公里“绝壁天路”率先在全县整村脱贫;从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同舟共济,三个月取得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赢得广泛国际赞誉……党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迸发出改变历史的惊人智慧和举世惊叹的磅礴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体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实现了人民创造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依归。从延安“窑洞对”到“西柏坡赶考”,再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不渝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能获得人民拥护,凝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原载《重庆日报》2022年3月3日思想周刊·新论,

发表时有微调

图片2.png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