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张涌:寒松纵老风标在(三)
2021-03-28 07:00:00 听新闻
这是张涌牵头寻访写生民盟历史遗迹所写的综述性文字。访先贤遗踪、寻前行风标、办专题画展,这项工作有意义有深味。3月19日,“寻踪师矩——民盟历史遗迹中国画专题展”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上清寺)开幕。展览由民盟重庆市委会、四川省委会主办,重庆民盟画院、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北碚美术馆承办。共展出了80位画家的100幅作品,涉及的民盟历史遗迹包括重庆、四川、江苏、云南、上海、陕西、浙江等地民盟历史遗迹60余处。
——编者
三
从民盟的叙事角度,抗战期间的费孝通在昆明还不算大咖。昆明的大咖首先肯定是血洒彩云之南的李公朴、闻一多。昆明北门街就成了我昆明寻访的第二站。
几番问询后,我终于在北门街老梧桐树旁坐下来,一边喝着云南滇红,一边画马路对面的北门书屋。不知道当年形色匆匆的李公朴是否有时间喝滇红。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身后一个声音幽幽入耳:画出来还好看哈。回头一看,是一位中年男子。交流得知,他是北门书屋的主人,姓赵。北门书屋原为私宅,1942年李公朴先生迁居于此,在楼下临街铺面开设书店,取名“北门书屋”。李、闻血案后,书屋被迫关闭,次年由他的爷爷买过来,他们家就一直住在这里。主人欣然同意我进屋看看。他说,虽然是私人房屋,但只要客人提出,他们都免费义务陪同参观、讲解。书屋楼下是赵家开的小饭馆,墙上挂着赵老板的父亲、担任过昆明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赵冀荣的书法。楼上李公朴居住过的大房间,一任当年的布局。
坐在李公朴曾经使用过的木椅上,我百感交集。陵谷变迁、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把两个文弱书生造就成大英雄。书生意气,英雄长歌。我悲怆崇仰,扼腕击节。我也为李公朴旧居有这样一户人家照应感到欣慰。
西仓坡闻一多故居的主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我从虚掩的铁门探头问:可以参观吗?一个正在打理花草的老人说,私人住宅。于是不再理我,关了铁门。顺便说一下,标识为“闻一多故居”并不准确,应该是“旧居”。紧闭的小铁门没有影响我写生,我安坐门外,思绪很快穿越到历史的烟云里,穿越到先贤的时空中。
访历史遗迹,画先贤旧踪,其实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不断穿越。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周,我就能借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恽南田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的机会,穿越到江苏常州,穿越到李公朴的故居。热心陪同的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主委倪建春说,对着照片不是也可以画吗?我说,现场手绘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仪式感。走近先贤遗踪,拾取一片经霜的枫叶,再摩挲它斑驳的老墙,才能嗅气息、品沧桑、作沉思。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穿越到80年前,用国画复现特园当年的壮观景象。8年前,我曾经采访过特园女主人金竹生的侄孙、在特园照顾张澜先生两年多的杨复全老人,听他描述过当年的特园。1929年,鲜英夫妇开始在嘉陵江畔的小山上建房,累年建设终成“特园”,主体工程“达观楼”融欧洲风格和川北特色为一体,惜乎毁于文革。目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康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也足资凭吊缅怀。
寒松纵老风标在,吊罢遗踪更向前。遗踪永在,穿越不止。
图/文 张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