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唐力:与白纸的对话(二)
2020-09-14 11:00:00 听新闻
2
白纸,是白昼的另一种形式,或者是白昼的延续,延伸。
只不过是细微的白昼。
是一种比命还薄的白昼。
灯光,头上的灯光,是太阳的延续,同样是微小的太阳。
它也在延伸光明。
我们的笔,它也是我们手指的延伸。
它更尖锐。我们不能用手指书写,它代替我们书写。
尼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又说,“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
最初的时候,我们咬破手指,用血书写,血渗在了羊皮、牛皮、竹简、木块、石头的深处。
我们经常在小说和影视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临死者咬破手指,写下最后的、最重要的言辞——
给未来的世界,给未来的人。
他留下最重要的线索,后来的人借此去追索、还原事实的真相。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每一次书写他都要有临死者的勇气,他都应有咬破手指书写的决绝,一种直面世界的决绝和勇气。
他必须写下火焰与雷霆的言辞。
但更多的书写者,却拒绝咬破手指。
笔是我们另外的指头。
它流淌着另一种血液:蓝色的血液,黑色的血液。
当然,它可能流淌的就是水,与写作者的血液无关。
它就会消失在纸张中。
责任编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参加《诗刊》第21届“青春诗会”。2006年-2015年任《诗刊》编辑,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作品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潮》《星星》《绿风》《诗歌月刊》等刊。曾在国内诗歌大赛中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星星五十年诗选》《诗刊六十年诗选》及各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大地之弦》(入选2010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向后飞翔》《虚幻的王国》《大地之马》等,曾获第四届重庆文学奖、首届何其芳诗歌奖,第三届徐志摩诗歌奖、储吉旺文学奖,嘉陵江文学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