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吴景娅:他毅然奔赴边远山区,后顾有忧……
2020-08-19 07:00:00 听新闻
重庆有三千万人口,这个数字宛若大海般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把余小波撒在里边,就像一滴水回它的家。在摩肩擦踵的人群中,你或许难以一下子便能把那个叫余小波的人识别出来。
余小波与家人
偏偏余小波又有着人淡如菊的天性:他会在风口浪尖上去冲锋陷阵,但绝不吼叫,更不会在风口浪尖上去出风头。他是一位喜欢沉默的战士,打完胜战,众人在恣意欢呼,他或许就是那个独自蹲在一边静静享受的人。
所以,他说,在黔江区委、区政府举办的2020年春节团拜会暨“最美帮扶人”的颁奖典礼上,在流光溢彩的大舞台上,接过“最美帮扶人”奖牌的瞬间,很是诚惶诚恐。他老在叩问自己:我没做什么啊,竟得到这样的荣誉?他反而不自在了,只是想必须再能多做些什么,才能回报授予他这份荣耀的人们——那会是他生命里永远相连、惦记的乡土和乡亲。就像一滴露珠为清晨的倾力,一粒种子为土地的奉献,勿因善小而不为!一个人的善的确势单力薄。但积小善,细水长流的小善,便能让大德高耸入云。余小波是不与生活讨价还价的人,他只愿意低头播种、耕耘,吭哧吭哧地干事。至于能收获什么,他觉得那不是自己脑子该转悠的事情。如果每个人种瓜前都要算计着能否抱回一个大南瓜,甚至是大金瓜,每个人都精明地思考自己每一步的得失,这个世界的多少事谁去干?其实,这个世界的伟业都不是精明透刮者干出来的,恰恰是“傻乎乎”的人!每一桩恢宏的事业,当然需要振臂一呼的领袖,但更需要万千默默担当的垫脚石。余小波便把自己定位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的垫脚石与螺丝钉。他不以自己角色的渺小而沮丧,而以自己能参与这项对人类、对中国而言都是可歌可泣的传奇、伟业而引以为傲。当然,所有传奇的抒写都会融入悲欣交集的情节。辉煌的后面,都会涌动着大大小小的牺牲,它们像河流中必然埋伏着的漩涡与暗礁。好吧,我们讲起余小波这个“最美帮扶人”的故事时,就从他离家远行讲起吧。因为一个时代的沧桑之变,如同蝴蝶在遥远的地方煽动翅膀,它会波及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甚至命运……
一、他毅然奔赴边远山区,后顾有忧……
2018年9月,初秋刚登陆火炉山城重庆,清凉之风刚让倍受酷暑之虐的主城区市民稍为舒爽之时,有人却要远行了。
作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黔江区金溪镇工作队第二批工作队队员,余小波踏上了特殊的长征之路。从重庆北站坐火车到黔江近四个小时。辗转从黔江区汽车站乘坐客车到金溪镇又是一个多小时。山路弯弯,蜀道之难,人与车都在上天入地的险峻中如老鹰般盘桓,时空变得无边无涯……何以忽略当前,唯有思念:正好让余小波来细细念想一下家人。其实,离他们每远一公里,他的心便被紧紧揪住一下。嗨,那真是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家子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老父亲已七十多岁了;大女儿正上初二,接下来便是初三冲刺的关键时刻;小女儿才一岁半,最需要人脚前脚后细心照料;妻子是一家市级医院的临床护士,平时工作的苦与累都已到了临界点……他本来是家人可以靠一靠的那座大山。然而他却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从一位合格的儿子、父亲、丈夫的位置上离职。他问自己,是不是有点狠心哪?但他又想起离家时家人眸子里闪烁的光芒:平和、温暖而坚定,没有他事先设想的悲悲切切。仿佛都在告诉他,你是去为国家办大事,放心地走吧,我们会好好的!
余小波与家人
好父亲!好妻子!好女儿!他心中感慨万端:他的亲人都是中国最实在、心底善良的小老百姓。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听说还有山区的乡民过着苦日子,就觉得能去帮一把是一把,那是自己该有的良知与责任。比起这些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民来,自己家里的难处可能就不叫难处了,多累一些,多扛一下,也就顶过去了……
可以说,家人的支持是他毅然奔赴边远山区去参与扶贫最大的原动力!热心助人,希望每个人都能脱贫,本来就是他们的家风。因为从小生长于重庆垫江乡村的他,也曾悲痛欲绝地品尝过贫穷、偏远等等绝望带给他的灭顶之灾。
19岁这个数字,现在提及仍会打湿他的眼睛。1998年正月13那天,他永失母亲,是他永远难忘的日子。即将返校上学的他那一天正在舅舅家玩耍,浑然不知厄运即将降临他的头上。天快黑了,46岁的母亲还在崖边劳作,由于天刚下雨不久,那地方土质松软而垮塌,便不慎摔下至深渊里。母亲在下面一声声呼救,由大声到渐渐微弱,直至晕过去……
在外村务工做打石匠的父亲,晚上8点回到家后发现没有人,便通知余小波回家并发动邻居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把母亲找到时,已是晚上9点。那时没有120急救车,连去最近的乡镇卫生院也需要车,深更半夜,哪里去找车?只有把母亲背回家,请赤脚医生作简单处理,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带上母亲搭乘最早的客运班车到县城医院去医治。
深夜10点,母亲一直喊疼,赤脚医生给母亲打了止痛针后,母亲便晕睡过去了。没有想到,这竟是他和母亲的最后决别!他永远记得那人生的黑暗时刻,他紧攥着母亲的手腕,一直把着脉,片刻不放。他听见有嗵嗵嗵的声响如同火焰在燃烧,一种希望在升腾。嗵嗵嗵,他乞求这种声音不要停息,哪怕它大得那样可怕,像惊雷一样在他耳边炸响,但也乞求它千万别停息……
直到凌晨4点,他和父亲发现同床的母亲一直都没有响动,再一看,母亲早已安详地走了。他听到的那些嗵嗵心跳的声音,其实是他自己的。母亲已永远走了,他再也没有母亲了。19岁的余小波,伤心嚎啕地大哭,撕心裂肺地大哭……
失去母亲的他一夜长大,从男孩成为了男子汉……若干年来,有一个念头一直在折磨他:假如那时他的家乡不那么贫困、偏远,假如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好一些,他的母亲哪会这么年轻就离开人世?!……那时他就清醒地意识到,贫穷是他人生的敌人,他家人的敌人,中国人的敌人,人类的敌人……所以,他以后一路走过来的奋斗史都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去摆脱贫困的围追堵截。
他努力学习,参加大专自学考试,在涪陵农校中专毕业前已经获得西南农业大学的大专毕业证。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他选择去了垫江永安镇政府工作,担任村镇规划建设员、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垫江县交通局办公室副主任。2011年他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又由垫江来到大渡口综合执法局,后又到区纪委、区经信委工作过。2014年又参加公务员遴选,来到了重庆市计划生育协会现在这个单位……这期间他从没放弃一件事:继续深造,在职读了法学、建筑工程管理学并获得双本科学历。他深信,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的风水,一个社会的风气……
这些年来,他还在中国最基层的地方学习并获得一种本领,无论多委屈,多艰难,总会默默地坚守阵地,不轻言放弃!他考入大渡口综合执法局当了一名普通城管后,曾在这里偏远的跳蹬镇一干就是两年多……或许,这在别人的眼中不值得,不划算。但他觉得所有的磨砺、所有的经过都是光阴的恩典。并且,上天并没亏待过他这个老实人,已把他最希望拥有的赐予给了他——曾经,他在主城区,眺望那夜色中崇山峻岭又无边无际似的楼房,以及万千盏如铃铛般欢唱着的灯光。他唯一的愿望是,在这个大都市里有一间房屋属于他与家人,有一盏灯能给他与家人带来安定、宁静与温暖……现在,命运之神已听到他的祈祷,把他与家人带到属于他们的房屋与灯光,他们非常幸运。他感恩身处的伟大时代!正因此如此,他觉得自己必须再次出发,走向尚有贫困幽灵徘徊的穷乡僻壤,这是他要在自己有限生命中完成的使命之一,也是他在对时代、社会、命运的回答与回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