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何鸿鹄:EBC徒步进大本营
2020-07-02 07:00:00 听新闻
卢卡拉(lukla)机场到帕卡丁(Phakding)海拔下降230米,下行的路走起来是轻松愉快的。
一路上遇见很多马、骡子、牦牛组成的运输队,他们驮着重的东西,有建筑材料、燃料、食品、生活用品等;还有老老少少的背夫他们用头带背着雇主的行李和沿途使用的物资;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徒步者。他们是这条路上最主要的消费者,给当地人带来了生计。像我们这样的登山者相对徒步者要少很多,我们徒步这条路交的门票钱比他们少,但我们需要另付1.1万美金作为办理珠峰登山许可的费用,我们给这个贫穷的国家带来了生机。
山谷哗哗的流水声、清脆的驼铃声、各国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派繁华山野。自1964年卢卡拉机场开通,时至今日都没有通行公路,小飞机运输有限且费用昂贵,因此大部分物资运输还是要依靠人背马驮。
刚到帕卡丁的旅馆,一个印度面孔英语流利的男士来找我聊天,问我来自哪里,徒步还是登山,队里人数多少。他自我介绍他叫dalip,是个加拿大籍印度人,和他的伙伴印度人ravi带了一队欧美人来登珠峰,他们是第一次组队来,很高兴认识我们,希望和我们做朋友。
ravi肤色更黑一些,年轻健硕,声音洪亮,一头过耳稍长的卷发,一口洁白有点稀的牙齿,握起手来特别有力,初次见面就能感受到他活力四射、阳光灿烂。
第五天我们到了南池(namche),海拔上升830米,茂盛的植被、清澈的河流、恬静的村庄、漂亮的铁索吊桥是这一天的主题风光,他们共同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赞歌。
南池是这条徒步线中最大的驿站,非常繁华,徒步登山所需的装备、服饰在这里应有尽有,品牌多品种齐,是装备补给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后一个地方,客栈、餐厅也有很多选择,甚至我们还找到了一个按摩的地方,只是同一时间只能按摩一个,我们就全体放弃了。
南池有个珠峰博物馆,里面展览了一些当地人生活劳作用品,有当地人婚俗等民俗的文献展览,有登顶过珠峰的夏尔巴人文献展,还单独展览了稀有的女夏尔巴人的资料。在纪念品商店,我们见到了这个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hakpa sonam Sherpa,他头发花白扎着许多小辫子,英语口音比较重,耳朵部分失聪,能听见一点点。他见我们买了很多雪山的明信片很高兴,原来那些照片就是他拍的,他是一个高山摄影师,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那些雪山以及攀登路线。他眼里泛着光,满脸的喜悦,感觉无论这些照片翻洗多少遍,他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无限爱意。
我们在南池住了两晚休整。第七天徒步到天波切(Tengboche),海拔上升430米。第八天徒步到丁波切(Dingboche),海拔上升480米。
第九天我们要徒步到海拔4930米的罗布切(Lobuche),海拔上升580米。从丁波切出来爬上第一个山头,就遇见了壮美景观。这天艳阳高照,天空清澈明亮,传说中喜马拉雅最美丽的雪山amadablam就在眼前,双子山,靠后一个是ama,也被称作阿妈的项链,她漂亮挺拔、干净利落、英姿飒爽屹立在阳光下,如果以后我再来喜马拉雅,我想应该是为了这座ama。
再往前走发现是360度的雪山全景,登波切、左拉切、罗波切……中间地势很平坦,路开阔好走,左边的雪山下是河谷,偶尔有直升机轰鸣在河谷上山腰间飞过,驮行李的牦牛队脖子上的铃铛丁丁铃铃甚是悦耳。队友们相互拍照录视频记录下这美好的场景。如果有人问我徒步的意义,我想说:就为了这一刻,眼睛连着灵魂带着地狱中的身体飞向天堂。
晚饭时间我们到达了离大本营最近的一个驿站罗布切。
我还是和东北姑娘小溪一个房间,房间特别小也特别冷,卫生条件也差,两张80公分的板床之间只能放下1个驮包,ebc沿线的旅馆条件都不好,越往里走越差。小溪高反严重,一直头疼恶心,睡不好走不好也坐不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她。
凌晨一点钟我也开始头疼,黑暗中找抓绒帽又没找到,翻来覆去半睡半醒熬到天亮。起床后我喝了很多热水,想通过给细胞洗澡缓解高反,可头还是疼,早餐也没胃口吃得很少。高反这事没有谁能帮上忙,全靠自己调整自己扛。
早餐后半小时我们全队就出发往大本营进发了,这段路碎石很多,坡度大,走起来比较吃力,这个海拔明显气喘得粗了,比起前些天,今天的身体和心情都很差,在午餐的驿站,我斜靠在椅子上等午餐,等着等着突然眼泪流下来,恶劣的环境、疲累的身体、高反的折磨已经蒙蔽了我的双眼,我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文/何鸿鹄 速写/许世虎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