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灏心医生:房颤——潜伏的狙击手
2020-06-10 10:00:00 听新闻
6.6日是“世界房颤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召开了房颤诊治提升的多中心联合会议,同时开展了科普宣传。在科普中发现有不少人对房颤一无所知,看来很有必要加大力宣传。
(由医院心脏中心领衔的多中心房颤联盟会议)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主要表现就是脉搏的不整齐,这早在公元3世纪的《脉经》中就有论述,现代对房颤的认识起于1826年,并在1906年由荷兰医生Willem Einthoven用心电记录仪记录了下来,从此让大家开启了对房颤的现代研究。
房颤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就是心房收缩的P波消失,代之以细碎的f波,同时伴有心室搏动的QRS波完全不规则。
目前房颤是是个多发病,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差不多每4个人中就有1人有房颤。
房颤有什么危害?
因为房颤时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同时心室收缩不规则,导致心脏排血功能下降,降低心功能,增加疾病的死亡率,扩大心脏,导致动脉血管栓塞,同时部分病人出现心悸等不适。
其中最重要的是会导致脑卒中(中风)。因为心房有一个附属结构叫左心耳,是一个连接在左心房的细长的凸起。在房颤时,淤滞的血液在左心耳容易形成血栓,并在心脏活动时脱落,随血流堵塞动脉,其中大多数是堵塞脑部血管,导致严重的偏瘫,据统计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常常致残致死。因为发生突然,事前没有预兆,犹如一个潜伏的狙击手,突然致命而不知凶手竟然是房颤。
房颤治疗方案
房颤治疗大致可以分为抗凝、左心耳闭合、转律(消融)、和控制心室率等几个方案。
因为房颤最大的危害是脑卒中,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医生常常会使用华法林或者达比加群这样的药物。
转律:早期可以用药物,但很多人慢慢就没有效果了,这时候需要进一步用消融的方法,把房颤终止,并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这一部分有导管消融后外科消融两种,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哪种合适。
(外科微创房颤消融)
如果不适合服用抗凝剂,也未能消融,可以考虑左心耳闭合,以消除血栓容易生长的部位,降低脑卒中风险。这也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导管经心脏内完成,一种是经微创心脏外去完成。
(经导管房颤消融)
如果房颤未能消除,那另外还需要把心室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减少不适和对心功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房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应该特别重视。因为很多老年人对房颤没有感觉,所以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就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目前联合开发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不仅小巧,还是免费的,如有需要的可以来两江新院住院部8A心血管外科申请。
(小巧的监测仪,还有AI人工智能,功能强大)
(注:文中图片版权归重庆市人民医院,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