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沈铁梅:你见过这么奇妙的乐器吗?(五)
2020-01-23 11:00:00 听新闻
小黄和奶牛
川剧博物馆里有这么多好东西,我想起了小黄,我必须回去把她请来一饱眼福,我赶紧一路小跑去找她。
躲过无数个车轮,一路惊恐万分。
谢天谢地,小黄正趴在车库的垃圾桶旁打着呼噜,我轻轻伸出爪子拍拍她,把她从梦中唤醒。
小黄睡眼惺忪,打了个哈欠,一看是我,猛地惊醒,她犹豫着跟不跟我去陌生的地方。
小黄胆子很小,它不想离开车库一步,这里,是让她感到最安全的整个世界。她说,自从我离开后,她一直在等着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来找她。
我深情地亲吻了小黄,拍着胸脯说:你相信我,我带你去的地方,是猫咪的幸福家园。
一路忐忑地走到川剧院门口,“咚哧咚哧”一阵敲打的声音突然响起,立即把她吓退了。
她缩进草丛里,我带着她去了我的休息室。
这里有猫爬架,有温暖的窝,和洁净的水和食物,小黄趴在那里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得肚儿圆,呼噜呼噜地爬进猫窝睡着了。
好吧好吧,让小黄在这里睡个猫生第一次安稳觉,我悄悄出门四处逛逛吧!
我又返身回到川剧博物馆里,去寻找“咚哧咚哧”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展柜里大都是些圆圆的家伙,我心想:这些又是什么道具呢?
不一会儿,讲解员领着一些小哥哥小姐姐朝这边走来,我见状赶紧躲进角落里,等讲解员开始继续说了,我又饶有兴致地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在古代的戏曲表演和歌舞表演中,必定少不了伴奏乐器,那时候并不像如今这么先进,无论是缺了哪一种乐器,都会影响整场的表演的完美性。这个橱窗里展示的,就是川剧的伴奏乐器了……”
欸?原来它们不是表演用的道具,而是传说中为人类制造出美妙声响的乐器吗?
讲解员继续说道:“川剧音乐由川剧锣鼓、管弦乐、唱腔、帮腔等组成。首先为大家介绍的川剧锣鼓,是常用的主打乐器,统称‘五方’,包括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和马锣,其中,小锣和马锣为一方,分文武场,另外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
“川剧锣鼓配合川剧的唱、念、做、打,就像一线穿珠,可以和谐地统一演员的表演节奏,在一场演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看来,川剧的特色音乐不仅需要现场演奏,还要和演员的动作、唱腔、念白默契配合,才能烘托出细腻动人的表演呀!
“接下来是管弦乐队,这里边有两个川剧所独有的乐器——胖筒筒和盖板子。胖筒筒也称大筒筒,竹制琴筒、蒙皮,具有‘嗡嗡’鼻声的音色,川剧中用于伴奏灯戏的乐器。盖板子是用于伴奏弹戏的木制琴筒的丝弦乐器。”
我知道了,每天清晨叫醒我的“壮乃次乃丑”的打击声、“叮叮咚咚”的弹奏乐、“呜呜啦啦”的吹奏乐,就是由这些乐器创造出的音响呀!没想到,和刚才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的头帽比起来,这些家伙表面上朴实无华,却能演奏出那样丰富又魔性的音乐,细细聆听,还能品味到其中藏着的欢快、庄重或激昂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川剧的世界实在是太神奇了!
以后,我一定要找机会溜进川剧表演的现场,虽然唱不出人类的词来,但也可以“喵呜喵呜”地跟着“帮腔”一下,或许能让川剧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呢!
不过,想起以前的流浪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姐姐那样对我善良又包容呀,要是被人说我捣乱,把我赶出来可就不好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当个观众,遵守人类文明看表演的规矩,沉醉在川剧的音乐世界里,感受一下这份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魅力吧!
文/喻小珊 图/重庆川剧院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重庆川剧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