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杨悦:允许孩子犯错的德国教育

杨悦

2019-09-19 07:00:00 听新闻

在德国幼儿园和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不犯错就不是孩子了。

708119332648124421_副本.jpg

在德国幼儿园和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不犯错就不是孩子了。

成年人也会犯错,更何况孩子。故允许孩子犯错,包容和理解孩子们的无心之过,是每一个成年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素养和水准。

谁都曾经是孩子,谁都犯过无数的错。我发现身边的德国人,尤其是德国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犯错的包容心特别强,从不感情用事地惩罚孩子,而是找到孩子犯错的根源,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其实,只有那些对孩子的错误束手无策的成年人,才会对幼小孩子的错误恼羞成怒,甚至怒不可遏,因为他们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不懂得该如何指正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或者,他们觉得权威和能力在孩子的错误面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用一些老套的、没有人性的、没有实效的惩罚措施来发泄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不满。这不是教育,而是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扭曲和仇恨的种子。

防患于未然,与其等孩子犯了错,再来责备和更正,不如在平时就未雨绸缪,用直白、简单、生动的事例,教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240088852327442723_副本.jpg

在上篇博文《德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里,我谈到了德国人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没有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结合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务实的教育和批评。

其中,我列举了一本在全德范围内,免费发放给孩子们的杂志里,有过一个题目叫《你有多诚实?》的小测验。

这个小测验一共有五个问题,都与日常生活有关,浅显易懂,既有趣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每个问题有三个选项,只有其中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是明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和讲解就倒着印在旁边,供孩子们参考和学习。

每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但附带的解释,虽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既有对人性简单的剖析,又有循循善诱的功效,让孩子们从小事情上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准则。

57402023171201978_副本.jpg

第一个问题:如果在超市里,收银员多补给你5或者10欧元,你会怎么办?

1.我装着不知道收下了。如果他不会算数,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2.我收下了钱,但事后心里觉得内疚。

3.我没有把钱收起来,而是告诉了收银员这个失误。

正确答案:利用收银员的错误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晚上结账时,会发现少了这些钱。收银员会因此受到责备,甚至需要自己从口袋里掏钱补上。

第二个问题:我完全忘记了做德语作文,该如何对老师说?

1.对不起,我完全忘记了作文这回事儿。

2.我的奶奶病了,所以我没能写作文。

3.我做了作文的,但忘在家里了。

答案:承认自己忘记了做作文,当然是需要勇气的。但你就不用提心吊胆了。再说,很多老师会发觉他们被骗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呀。

第三个问题:有个你不喜欢的女孩子,被大家误解为偷了东西,而你知道不是她干的,你会怎么办?

1.我参加了议论,并且感到高兴,因为我反正不喜欢她。

2.我什么都没说,毕竟我也不希望别人在背后这样编排我的坏话。

3.我说,我知道,她没有偷东西。

答案:你有可能不喜欢某个人。但你为了伤害他,就撒谎吗?相比之下,第二个答案就要好得多。但如果你沉默的话,你就没有抵制这种恶言恶语。而第三种答案不仅仅证明你诚实,而且有勇气。

第四个问题:你的好朋友换了一种发型和着装风格,还很得意,而你觉得很不好看,你该如何对他说?

1.你怎么回事儿啊?简直难看得要死!

2.还行吧。我更喜欢你以前的样子。

3.哇,太酷了!你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帅呆了!

答案:遇到这种事儿,真的蛮难的。 第一个答案你会伤害你朋友的感情,而最后一个显然不是你心里所想的。第二个答案比较中庸,你既维护了你的朋友,又让他知道,你其实更喜欢他以前的装扮。

第五个问题:有个小孩子被两个大孩子欺负,你看见他逃走,并藏在哪里。两个大孩子问你看见他没有,你该如何回答?

1.你告诉他们,小孩子藏在哪里。

2.你板上钉钉地说,小孩子跑别的地方去了。

3.你说,你没有看见那个孩子。

答案:如果你选择了第一个答案,你虽然说了真话,但暴露了那个孩子。第二个答案不错,但如果那两个大孩子发现上了当,可能会找你的麻烦。最后一个答案是最好的选择:你既保护了弱者,又没有把自己推到危险的境地。有时候,急中生智胜过说真话。

57402813445180151_副本.jpg

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我们在中国长大的人往往会选择答案二,因为我们从小被号召,向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学习,包括用自己年幼的生命保护国家财产的少年英雄等等。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抹不去的英雄情结。我先生和女儿一起做题时,选择的就是答案二。但在西方国家,一个人的生命,特别是一个孩子的生命,往往是最珍贵的,胜过所谓至高无上的荣誉、财产和利益。在德国,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无需冒风险去保护什么人和事,或者承担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从小被教导,爱惜自己的生命,也爱惜别人的生命,包括小动物的生命。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也很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因为有的成年人常常自我标榜是“刀子嘴、豆腐心”,并且以此为傲,觉得自己耿直、直率,有啥说啥,只要是真心话就行,不管语气、语调、态度和措辞,不管听者的自尊、颜面、感受和接受度,只图自己痛快、自己爽,噼里啪啦说完拉倒,有的甚至是打着爱的旗号,对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人实施“语言暴力”。其实,一个有素养的人,不仅仅是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判断决断的能力,也应该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口吐莲花,让人心服口服,如沐春风,特别是面对年幼的孩子时,哪怕是个顽童,也应该温和有礼,言语得当。

老师和家长,还有每一个与孩子打交道的成年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及时地对孩子们的错误提出批评,耐心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会一错再错。

允许犯错,但关键是,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图片来源:东方IC

推荐阅读:

德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德国人送礼的讲究和禁忌

德国如何防范儿童遭性侵

责任编辑:

鸣家简介: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与杨武能合译《格林童话全集》(译林出版社),与王荫祺合译《少年维特的烦恼》(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歌德文集》)。90年代初留学德国,从勤工俭学到成立公司,业余笔耕,以独特视角关注德国历史、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2019年春出版散文集《悦读德国》(四川文艺出版社)。现为德国迅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川渝总商会执行会长,德国逸远慈善教育基金会理事,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欧洲暨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钟情于大自然,热爱哲学、文学、艺术及音乐。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602410261@qq.com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