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沈铁梅:一只“艺术喵”是如何诞生的(三)
2019-08-26 07:00:00 听新闻
夜深沉,月亮将黑夜烫了一个亮亮的洞,展翅飞翔般的雨檐又给墨色的天空扎出几个星星,月色星光就这样倾泻而出。
热闹了一整天的剧院此时静谧温柔,风声微澜,让我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夏夜。
看着浑圆明亮的玉盘,我慵懒的走过着一座大大的院落,在这戏曲大观园里,我像尘世间的一粒微小的砂砾,随历史的长河奔流。
夜深沉,我爬上了剧院最高的檐尖,放眼望去,万家灯火如织。这不禁让我好奇起来,传统戏曲川剧和我眼前的这座时尚繁华都市怎么和谐相融呢?
我想,明天一定要去问问仙女姐姐。
月色甚美,此时不如在斑斓星河中入眠吧……
一夜璀璨的梦……
鸟儿在枝头雀跃,露珠在叶尖缠绵,晨风飒沓而至,我在喧闹声中苏醒了……
重庆市川剧院的院子里突然来了一大群年轻人,他们各个神情严肃但眼睛里却透着好奇和期待。
我悄悄趴在院子的角落,弄了个究竟,原来,他们是新学员,是重庆川剧院在热爱川剧的小朋友里挑选出来的“好苗子”,他们将在这里开启川剧生涯,学习培训,将来会成为川剧接班人。
在和煦的阳光里,我看见仙女姐姐带他们走进了川剧博物馆,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们身后……
诺大的陈列厅里,很多奇奇怪怪的物件。
“在清代中后期,川剧行当基本形成。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民国年间,生行分为小声和须生,而扮演家院、朝臣的末角则并入须生,因此川剧最终形成小生、旦角、花脸、须生和丑角五大行当。”姐姐给这群年轻人介绍“川剧生旦净末丑”和川剧发展的历史。
我在一张可爱的脸谱前面停下脚步,听见姐姐介绍:“川剧的丑角,这是在众多戏剧剧种中是非常有特色的。丑角扮演人物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平民,三教九流,医卜星象,男女老幼,以致神仙鬼怪,无所不有。”
姐姐如数家珍:“除了川剧的五大行当之外,龙套也是中国戏曲艺术运用象征手法在表演方面的例证之一。一般以4人为一堂,但代表的却是千军万马之势。在戏曲的讲述中起到渲染气氛、壮大声势的作用。”
“这就应了川剧博物馆的那副对联:社会古今六七人百万雄兵,舞台天地四五步走遍天下。一曲清歌唱古今,方寸舞台久亦新。一方水土一方人,乾坤戏剧养情魂。”姐姐动情地给学员们讲诉着,我听入了迷,好像从古至今走了一遍,满身清梦,一地芬芳。
帷幕轻荡,似乎残留着逝去时光的模样,那时川剧曾经的辉煌。今天,川剧历久弥新,生机盎然,庭前见新芽,月色仍如旧。未来,川剧将继续焕发生机,歌舞咏志,跨过时光长河,我看见她的脚步熠熠生辉,一路指向更广阔的未来。
奶牛和姐姐在嬉戏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院子里的花开满枝头,春风卷着花香拂面,姐姐为我添置了一个木头做的别墅,我也是有房一族了!我每天数着哪里的花又开了几朵,哪儿的草又添了几株,再也不用受寒风烈日,再也没有讨厌的大猫抢我粮食。我整天守着姐姐给我准备的大零食箱,在姐姐买的沙发上“葛优躺”养养腿伤,偶尔出去走走逛逛,这日子过得像火车一样逛吃逛吃逛吃……很是惬意。
当然,我也不是独享这一大片院子,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可多了,几乎每天我都是被各种“壮乃次乃丑”的打击声、 “叮叮咚咚”的弹奏乐、“呜呜啦啦”的吹奏乐叫醒。刚开始,我被吓得躲在角落,但在角落细细品味,我又觉得这种魔性的声音简直太对我胃口了!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天,一个高亢动听的声音“鸡儿咕咕咕咕咕,鸭儿滴滴滴滴滴滴…”传到我耳边,我竖起耳朵,是姐姐!我赶紧一瘸一拐的跑出去……
我一边跑一边想,姐姐在干什么呀?是在叫我吗?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等我跑到姐姐身边听旁边人一说才知道,原来姐姐是在练嗓,这是她的独门秘诀,也是只有川剧才有的练嗓方式!从前我流浪在一所学校,在最喜欢的音乐课上倒是听说过,西方人练嗓方式是“咪咪咪嘛嘛嘛~”还跟着学过一段时间呢!可是我还不知道川剧的练嗓方式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有趣又好听,我真是太佩服姐姐了!
我在旁边呆呆的听着,姐姐看着我傻傻的样子,笑着抱起我开始唱到:“猫儿咪咪咪咪咪~~”姐姐的声音真是好听呀,我感觉她的声音里是有感情的,因为我能感觉到声音里对我浓浓的爱意(害羞)。这段视频被放在了网络上,听说被几千万人围观,姐姐的练嗓方式还被封为“史上最牛练嗓”!就连我都跟着出名了,大家都叫我“网红艺术喵”!
像我这样的日子,整天置身于各种川剧声腔的海洋中,我恐怕差不多已经成为一只猫界最有艺术气息的“艺术喵”了吧!
上期回顾:
责任编辑:
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重庆川剧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