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杨悦:德国如何防范儿童遭性侵

杨悦

2019-07-08 14:00:00 听新闻

性侵儿童,是人性疯狂中最癫狂的一页,是社会黑暗中最暗黑的角落。这类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旮旯……

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性侵儿童,是人性疯狂中最癫狂的一页,是社会黑暗中最暗黑的角落。这类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旮旯,无关乎所在社会的种族、贫富和意识形态。曾经遭受性侵的儿童,往往留下终身难以愈合的身心创伤,给其一生带来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

261282042016432188_副本.jpg

德国法律对性侵儿童的定义,不单是指成人与儿童身体私密部位的接触,非身体接触的以下行为同样属于性侵,比如向孩子裸露性器官,展示或者与其一起观看黄书、黄片,拍摄和传播儿童黄片等。

德国法律规定,成年人或者14岁以上的青少年,对未满14岁的儿童有上述行为,无论儿童是否自愿,均属于性侵,将受到法律的制裁。14岁以下的孩子不管当时是被迫或自愿,都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国法律认为,14岁以下的儿童,其情感和心智的发育还未成熟,达不到对任何性行为负责的程度,故只能是受害者。

德国防范性侵儿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联邦警局和民间组织发起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幼儿园与学校的性启蒙教育和家长对幼童的防范教育。

2013年3月,德国联邦警局携手州级警方和民间受害人协会,一同发起“预防儿童遭性侵,控告就是保护受害人”的大型宣传活动,意在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进一步引起社会各方对儿童遭性侵的关注,让父母、监护人,和每一位成年人,包括老师、教练、邻居和朋友,都具备一定的预防儿童遭性侵的常识,共同来保护未成年人,同时,鼓励受害人提出上诉,用法律手段将罪犯绳之以法。

466776813904592896_副本.jpg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懂得,才能预防。在21世纪的今天,性侵儿童不该再是一个禁忌话题,而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启蒙才能避免愚昧,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懂得越多,越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联邦警局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并且强调,只有成年人才能帮助孩子避免可能遭受的性侵,和终结已经发生的不幸。

成年人应该知道的有关常识如下:性侵儿童,人们往往联想到来自陌生人的暴力强奸。其实,70%的案件发生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比如亲友)、邻里、学校、课外活动等等。罪犯男多女少,他们往往利用孩子对他们的信任、喜爱和依赖来实施犯罪。这些人渣不分社会阶层、教育水平和年龄,鲜有所谓的心理疾病,有的只是以孩子为对象的不正常的情色幻想,这类罪犯追逐的是变态的生理刺激与权力欲望的满足。这个宣传活动详细讲解了与性侵儿童有关的每个关键词的确切含义,提供了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如何防范和察觉前兆、如何发觉孩子遭到性侵、如何帮助遭到性侵的孩子,如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如何报案,以及如何进行起诉程序。

未雨绸缪,让孩子避免受到可能发生的伤害,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德国幼儿园和小学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幼儿园里,孩子从5岁开始,老师通过念故事的方式,进行最初的启蒙教育,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常识,告诉孩子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人有哪些喜怒哀乐,教育孩子不能跟着陌生人走,不能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姓名,更不能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告诉孩子坏人有哪些惯用的伎俩,比如他们深谙孩子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向孩子出示小猫小狗的萌照,编造它们是如何可怜,没有人收养,并就住在附近,可以让孩子去看望领养等等。

德国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生理卫生教育,会涉及到有关性的各个方面,讲婴儿是怎么出生的,怀胎十月是咋回事儿,如何避孕,什么是恋爱,女孩子的生理周期,目的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和懂得性的知识,打破性的禁忌。联邦教育局有统一的教材,三套本,一本讲解专业词汇,一本故事书和一本小册子,老师还在课堂上分发阅读材料,设有讨论课和课后作业,邀请当地医院的助产士和女生谈论月经、生产等题目,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G1562136058194.jpg

作者杨悦

类似的教育也可以在家庭里进行。德国书店里、官方网站上都能找到相关的书籍和文章,非常详细,有对各个条目的具体解释,有给家长的,也有给孩子的。这些浅显易懂的儿童画册很受家长青睐,有的再版十多次,图文并茂地告诉孩子,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会与自己喜欢的人有肢体接触。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感受、直觉和判断,可以欣然接受,也可以拒绝任何的身体接触,无论对象是陌生人、长辈、亲戚、朋友、客人,还是老师或教练。孩子有权力对任何人说:“不,我不喜欢你亲近我。”这与礼貌和教养无关,每个人的身体只属于自己。只要自己感觉不舒服,都有权力对一个看起来友善、关心自己、对自己重要的人保持距离,甚至大胆清楚地告诉对方说:“我不愿意。”这些画本读物很可爱,有的上面还有练习题,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从三种选择题里自己先做判断,书后有正确答案和解释,可供孩子和家长参考和学习。这种读物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胆量是练出来的,远离觉得不安全或感觉奇怪的人和事,是幼童们保护自己的第一步。德国有专门机构提供免费的热线电话,由专家给予咨询和讲解,也有机构提供有关的培训课,鼓励母女一起参加,有系统地训练孩子和母亲大胆说不,如何解决尴尬的场面,如何培养胆量和自信。

在德国,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不只限于学校和家庭,也可能发生在别的场景。女儿小时候去例行检查身体,和蔼可亲的医生伯伯对她说:“我现在要检查你的小肚皮了,你的小裤裤可以穿着,别的衣服要脱掉。记住,这种检查只能是医生做,并且得当着你妈妈的面才能做,换个人或者换个地方,都不可以。你懂了吗?”

G1562136057819.jpg

作者散文集《悦读德国》在国内各大书店,及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店全面发售。

图片来源:东方IC

推荐阅读:
 

德国育儿作家给小学生回信——学会给自己打气

抑郁症也男女有别吗?

称职而非完美的母亲

责任编辑:

鸣家简介: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与杨武能合译《格林童话全集》(译林出版社),与王荫祺合译《少年维特的烦恼》(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歌德文集》)。90年代初留学德国,从勤工俭学到成立公司,业余笔耕,以独特视角关注德国历史、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2019年春出版散文集《悦读德国》(四川文艺出版社)。现为德国迅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川渝总商会执行会长,德国逸远慈善教育基金会理事,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欧洲暨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钟情于大自然,热爱哲学、文学、艺术及音乐。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6024102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