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曾绍仑:西施叨郎面(二)

2018-07-18 07:00:00 听新闻

其实,到妹儿面店来吃面的,除了上学、上班族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闲得无聊到小面店花6元钱吃小面、看稀奇的。

其实,到妹儿面店来吃面的,除了上学、上班族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闲得无聊到小面店花6元钱吃小面、看稀奇的。有相儿媳妇的,有想耍女朋友的,还有30几岁或40几岁,为饱眼福、想艳福的有家的无聊男人,当然也会偶尔出现一两个所谓的重庆小面界的人士。

这天妹儿小面馆来了一位年轻人,圆圆的脸,中等身材,他着装简单朴素,头戴鸭舌帽,说话声音有磁性,还有点沙哑,特别是自带一种浅笑,眼晴眯成了一条歌星刀郎特有的眼神,有种忧郁和神秘感。宗芹一下兴奋起来,说,“坐,吃什么面?”

“有什么面,尽管报出来!”看来小伙子,不急着吃面,而是急着了解妹儿小面,能有多少种面可售卖。

“麻辣小面,担担面,杂酱面,三鲜面,红烧肥肠面,红烧牛肉面,万州杂酱面……”

“那就来碗,万州杂酱面。”戴鸭舌帽的小伙子说。

鸭舌帽_副本.jpg

不一会,一碗叫万州杂酱面的面送到了鸭舌帽小伙子面前。小伙子先是用鼻子闻了闻,然后将面与酱和了和,开始慢条斯理地吃面。他细细地品尝了碗中的万州杂酱后,他叫来了妹儿,说,“你这杂酱面,怎么能随便叫万州杂酱面呢?”

宗芹先是一惊,然后笑着说,“愿听高见。”

鸭舌帽小伙说,“从杂酱的配料品味,虽有甜面酱、花椒粉、五香粉,却少了干黄酱和八角、草果的味道,不是正宗的万州杂酱面。

妹儿知道这鸭舌帽小伙是个懂面道之人,忙说,“怪我妈吧,偷工减料,我们的面师傅回家打谷子了。”她急于岔开话题,又说,“你到小店来,我惊了一下,以为是歌星刀郎来了。”

妹儿宗芹调侃的一句话,惹来了妹儿小面店一阵笑声。

从妹儿面馆向前走200米的距离就是中梁镇老菜市,镇政府在离老菜市场200米处的一个街边边,新修了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新菜市场,而且还规定每月每旬的369赶场。而原来的老菜市场就已经改造建设成了中梁镇的一个新的公交汽车交通枢纽站。

杂酱面_副本.jpg

从中梁镇的公交枢纽站到妹儿面店这200米长的街面上又新增了一家麻辣小面店,这或许就是受妹儿小面馆的影响新开的面店吧。

妹儿宗芹和母亲一门心思地做生意,又增加了凉面,凉皮,饺子,抄手等面食,老顾客、新顾客,天天顾客盈门。

妹儿小面红火已有月余,宗芹和母亲每天面对生意总是喜上眉梢。

在妹儿面馆斜对面大约10米远的坎上有家日杂店,前段时间腾空了在装修,这事没有引起大家关注。装修的风格,还是很民俗、典雅的,有点西部风情的味道。大家在猜疑,装修了,又卖什么日杂货呢?

这天一早,宗芹妹儿的面馆刚卖出10碗小面,就听见一阵鞭炮声,然后又是一阵锣鼓声。大家这才注意到,新装修好的日杂店,已改换门庭,变成了“刀郎面庄”。从店门出来摆了两溜花篮,开张即卖面,店主一身刀郎装束,店内播放着刀郎那首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歌《2002年那场雪》,场面很是热闹,许多早上吃面的食客,又跑到刀郎面那头去消费了。妹儿宗芹这里,一上午就只卖了10来碗面。

连载回放:

曾绍仑:西施叨郎面(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曾绍仑,网名“可之绍仑”,作家、诗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兵装集团某大型企业职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计划处处长、董事会秘书、宣传部部长等职,曾任市级慈善机构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现为市级慈善机构慈善文化基金副秘书长、《重庆慈善》杂志副总编、《南岸作家报》主编。

于一九八O年四月开始在《四川日报》副刊发表散文,随后三十多年间笔耕不断,在多种报刊上陆续发表千余篇(首)各类文学作品,出版诗集《雨街》《心路履痕》,作品收录多种文学作品集,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文学作品奖,获中国城市优秀诗人称号。

曾绍仑.jpg

尾巴.jpg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