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萧敏:还乡

萧敏

2018-02-22 07:00:00 听新闻

这一切都是我的,我心爱的......我诞生在这里

还乡

 

献给我的故乡——綦江青年镇

(散文诗)

这一切都是我的,我心爱的......我诞生在这里。

——依萨科夫斯基

blob.png

老宅残墙

一块一块墙砖,硕大厚重,镌刻祖先姓氏,砌在早已风化了的石基上,一堵残墙,携着血脉气息扑面而来。

隔着烟尘和岁月,沉甸甸的日子铸就了你,往事蹉跎,面颊沧桑......

墙里桂花香飘十里,墙外田畴绵延百里,墙内管弦笙箫书声朗朗,墙外吆牛赶马呼朋唤友;墙里鸦片烟吹弯了炊烟,墙外丫环童仆四散,墙内婆媳妯娌争斗,姐妹兄弟失和,墙外刀光燑燑剑影、杀声啸啸震天。

那些人,那些事,风卷云收,人去楼毁。

残墙——与鼎盛、衰落抗衡,面对纵横风雨,一块块泥土的枯骨,站成故乡的文物和风景。

尘世的冷风,反复划伤墙边那些勇敢的棠棣花,反复絮叨竹笠下眼底的忧伤......

词语的根就在墙下,等到春暖花开,远近的花枝尽情怒放,句子不再坎坷,语言如诗如画......

blob.png

故乡留白

从无到有,我诞生在这里,感谢父母,感谢故土......

一别经年。

祖母的祖母,点亮桐油灯,光芒清纯四射,指引回家的路......

枯瘦的父亲不能还乡不想还乡,父亲的父亲,用石刻的名字呼唤儿子......

一枚红叶,从乡思的天空张开翅膀,落在秋的肩头。湿漉漉的老树,光秃秃的述说岁月沧桑,湿漉漉的乡音,滋润润的呼唤我的小名和记忆,湿漉漉的苔藓,绿鲜鲜的遮盖了断墙残瓦。

恣肆的阳光权威地赶走一切潮湿,给天空以蔚蓝,给大地以光泽,让清亮的湖水熠熠生辉,打开故乡,并不像打开大门那样容易,读懂故乡,何等幸运,书写故土,何等艰难.....

感谢父母,感谢故土,让我从有到无,找到生命的归宿。

blob.png

孝子河

孝子河(注1),故乡的河。

岸边,野菊花朴素地黄,救军粮(注2)鲜艳地红,传说里的孝道感天动地,源远流长。祖辈代代遗言:好男儿精忠报国,好女儿勤俭持家——小孝敬父母,大孝报国家。

祖辈们世世都与暴风雨有约,在庞杂的苦难里生气沛然。他们相亲相爱生儿育女,他们种地、贩盐、开煤矿、赶马帮......

他们不肯寿终正寝,热衷在生命的轮回里往返奔跑,汗水和血泪一起呐喊!一页一页的宗谱,顺着河水翻过去,直翻到坚硬无比的封底。

谁?能让歌声与水声重叠;谁?能让孝念孝行去成全父辈的遗愿......

 

注1:

孝子河:万盛民间传说有一孝子,每天泅水过河打工赚回一碗米养活老母。有一天回家遇到河涨大水,为了母亲不挨饿,不怕水深浪急,不惧生命攸关,泅水过河被大浪卷走十几里后居然生还,人们说这是孝行感动了河神,所以这条河就叫孝子河。

注2:

救军粮:土名红籽,学名沙棘,民间传说当年有军队被官兵围困,无粮可吃,只好吃红籽充饥,才杀出血路,所以当地人称红籽是救军粮。红军当年路过重庆万盛,被敌军围追堵截,也吃救军粮充饥。

 

发表于《重庆晚报》2013年1月23日

责任编辑:

鸣家简介:

中国民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散文学会常务理事。自1981年始,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散文》《星星诗刊》《北京文学》《青年作家》《文学人》、美国《新大陆》诗刊等国内外几十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

出版散文诗集《三月,女人的三月》《萧敏散文诗》《远水》三部,散文诗“神女峰”等获重庆四十周年文学奖等省部级奖项十余次;《远水》获第二届西部散文奖。2010年、2011年受邀参加世界诗人大会,作品《让生命照亮生命》获大会优秀作品奖。个人辞条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等辞典。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602410261@qq.com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