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朱智勇:油画绘画原理的个人理解(一)
2018-02-16 07:00:00 听新闻
重庆民居之一(手机拍摄效果)布面油画 120CM X 160CM 2015年
任何一种画种都必须具备该画种应有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原料、工具、载体。国画的原料是矿物、植物、动物颜料,工具是毛笔,载体早期为丝调,现代用国画纸。版画的原料是矿物颜料,工具为刻刀,载体为木板。油画自然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油画的原料早期为矿物颜料,现在主要为氧化颜料,工具主要是各种形态的毛质画笔和各种形状的油画刀,载体早期多为木板及墙面,后逐步为蔴质的布料。不同画种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并在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所获得产品中,选取适用性合适的载体材料,经实际使用检验其实用性后确定下来。当然,各画种也不免还用其它物品作为载体,那主要取决于作品使用环境的要求。
油画,是一门学科,也具有任何独立学科的通性——原理性。因此,从科学绘画理论讲,它也有其自身的原理性。绘画主要的原理为视觉原理、光学原理、透视原理、色彩原理。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是视觉原理,其主要是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是怎样看到东西(即物象)的二是人是怎样看东西的,这一字之差就是人之视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我们眼睛看东西,是小孔成像原理。物像将光反射经瞳孔进入投射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图相,视传导神经原接收后,经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大脑把这些信号转换为感知的图像。人是怎样看东西呢?其实,人对物体的观察是很粗略的。只将看到的物体轮廓予以感觉,便能确定其是什么。并不需要对其进行仔细观察。每一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外型,通过外型来确定物体就满足其识别物体的能力。如我们看到一棵树或一遍树林,我们就知那些是什么树。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树都有各自不相同的外部树型特征。由外型来判定物体是什么,这就是人的视觉习惯。
我们的视觉习惯有很多,也是由人的生理特性养成的。直立行走,使我们总是平行地去看东西。我们的双眼在前,只能向前方观察物体,双眼在鼻的两侧,两眼间视线形成交角,就好似我们从两点去测量某一物体,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距离差别,同时获得距离感觉。看环境时,我们的双眼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而是尽可能地注视远方。当我们注视某一特定区域时,其它地方已不在我们的视觉中,诸如此类的视觉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绘画。人们在作画时,总是以视觉习惯来处理画面构图。
油画教学的构图形式,主要有三角构图、平面构图、对称构图等。无论那种构图形式,都合符人的视觉习惯。这不光能保证画面的重力平衡感,更让人能感觉到画面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当然,在现代绘画中,有用不同视角去处理画面,形成各种各样的构图形式。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尽量遵守人的视觉原理和习惯,以合符视觉的构图去绘画大多数都接受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品。
人类的双眼,每只眼睛有一百二十度的视角,两只眼睛之间形成近四十五度的交角。在交角内看到的物象,场境是最感清晰的,也最具距离感和体积感。如我们用双眼看较近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四个面,处于两眼视角交角内的较小物体的物像,立体感更加强烈。把视觉感强烈的图像转化成画面,自己会更加接受。由于我将绘画习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习惯、视觉习惯之上。所以,不免有些构图的保守性。
当然,绘画构图的美感也是由作者自身的审美来决定。我倾向以大多数民众接受的视觉习惯构图。因为,绘画的作品是社会性的,是给别人看的。作者享受绘画的过程,而作品对他人及社会负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