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杨清波:三峡大写意

2018-02-01 11:40:00 听新闻

中国都市报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原《重庆青年报》总编辑、《蜀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龚建平先生,不幸于2018年1月30日晨病逝。

blob.png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都市报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原《重庆青年报》总编辑、《蜀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龚建平先生,不幸于2018年1月30日晨病逝。

昨日起,我将当年龚总特派我和刘辉到奉节采访“三峡第一爆”,爆破当日(2002年1月20日)在《重庆青年报》1-4版发表、由我执笔的四篇报道《爆破前的古城》《三峡大写意》《千年大迁徙》《文物大抢救》找出来,分四天集中发于“鸣家”专栏,以纪念龚总领军《重庆青年报》的激情岁月,表达心里由衷的敬意和怀念。

先生已乘黄鹤去,人间再无龚大侠。龚总一路走好,天堂里一定会有您喜欢的美酒,一定会有您声如洪钟的笑声!

 

微信图片_20180131173458.jpg


 

三峡大写意

源起冰峰迭起、雪莲丛生的青藏高原,汇千河百川,切深山峡谷,滔滔巨流,浩浩荡荡,以气吞山岳之势,劈崇山峻岭,破巍巍夔门,夺路东去……

多少万年来,万里长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大气,一路奔走,一泻千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水,滋生了华夏文明,滋养了华夏子孙;水,同样成为无边灾难的制造者,成为历代主政者的心头大患。

在三峡修一座电站,发电造福于人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这个美梦做了近百年。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代共产党人胸怀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宏图大略,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和勇气,最终决策了三峡工程的上马。

三峡,从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三峡库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唱一叹、一颦一笑,都会在世界引起回声。

三峡,你的雄奇身姿会永远地、永远地,撩拨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和赞叹吗?

八公里瞿塘浓缩200万年人类沧桑

blob.png

神秘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瞿塘峡雄奇险峻的迷人雄姿,也包容了灿若星辰的远古文明。

从瞿塘峡西口的奉节老关庙遗址,到瞿塘峡东口的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从瞿塘峡以南的摩崖石刻,再到瞿塘峡以北的悬棺、古炮台、古栈道、赤甲城烽火台、巫山龙骨坡遗址。短短8公里瞿塘峡,居然浓缩了人类200万年的演进史?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黄万波教授,不断在三峡做出惊人发现。据报道,他发现的“巫山人”距今已有204万年的历史。而今,更加深入的研究还在发掘进行之中。如果被更多的文物考古和科学研究所证实,就有可能改写人类起源的学说——

人类不是起源于非洲,而是起源于亚洲;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不是黄河,而是长江。

blob.png

如此巨大的价值和诱惑,始终是萦绕在三峡心中永远的梦。

而整个三峡库区,作为中华民族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的交汇地,润育了大溪文化、巴文化和巫文化。既有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又是三国和宋元时期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据统计,整个三峡工程淹没涉及迁建保护的库区文物达1282处,其中地面文物453处,含各种结构的古建筑224处,石刻造像129处,桥梁及其他100处;地下文物879处,含古遗址478处,古墓葬或墓葬群351处。有专家称,这些文物提供了从远古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再到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历史资料,俨然一部“中国通史”。

水位涨起来 名胜依旧在

三峡工程建成后,雄奇壮美、精妙绝伦的三峡景观会水着水位的上涨淹没吗?

这个话题一度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于是,“告别三峡”也一度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流行词。

一批批各种肤色和民族的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齐聚三峡,使奉节,特别使巫山应接不暇。热闹时,县里只好腾空所有的宾馆、饭店、招待所、茶楼,甚至会议室,来接待游览三峡的人们。人们热爱三峡,思念三峡,渴望在三峡工程水位上涨以前,以自己的独特目光触摸三峡的山山水水,接触三峡的风土人情,留下自己与三峡的热恋情景。

记者那时长期游走在巫山、奉节,经常看见巫山县在旅游高峰季节接待游客的忙碌和惊喜,收获与忧愁。往往县里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不能接待好千里迢迢来看三峡的痴迷者们,于是巫山的大街小巷里,几乎通宵通宵都有游人游荡。

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才恍然大悟:三峡,不会告别!

据专家介绍,三峡工程上马,受影响最大的风景名胜主要有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秭归屈原祠、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

blob.png

对于这些文物古迹,专家们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案。国家更是花大力气、大投入,在积极抢救每一处由祖先留下的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文化、文明遗产。如张飞庙将溯江而上,整体搬迁,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物迁建工程。涪陵“白鹤梁题刻”是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的重点和难点,从专家学者到国家领导人都在关心它的保护。“切割搬迁”和“建水下博物馆”的方案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水位为175米,防洪限制水位为145米,每年有30米的升降变化。三峡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是山高峰秀,壁陡峡窄,水曲回环。水位上涨,江面拓宽,对原来高窄峡谷的景观有一定影响,但极其有限。

奉节文化旅游局的专家告诉记者,瞿塘峡口两岸陡立的崖壁顶高约150-350米之间,水库蓄水到175米时,绝壁在水上留存的净高度仍有170米之多,当水库消落到145米水位时,净高度可达200米,加之背后赤甲山、白盐山1000余米的山峰作为衬托,“夔门天下雄”的雄浑气概将永世长存。而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蓄水至175米时,也仅淹到山脚。诗人和梦想家眼里的神女峰高921米,剪刀锋约787米,游客仍需“仰视”才见。奉节白帝城的江面将拓宽到400-800米,白帝城本身将成为四面环水的岛屿,恰似蓬莱仙岛。石宝寨塔楼采取技术加固保护后,12层塔楼临江伫立,宛若水上浮宫……

(2002年1月19日写于诗城奉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