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王发荣:荣昌夏布传承千年,手工织造天然物

2017-08-11 15:30:00 听新闻

​“田园稻香送机抒……寸金难买一寸布。”这是对荣昌夏布淋漓尽致的描述。

“田园稻香送机抒,男女老幼抛棕梳。致富门路千万条,寸金难买一寸布。”这是对荣昌夏布淋漓尽致的描述。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10.jpg

荣昌,夏布之乡,绩麻牵排。无论在农家大院,还是在大小车间,一双双粗糙而灵巧的手忙碌不停,一把把精致而光滑的梭子穿梭不绝,经线与纬线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一匹匹低碳、时尚且环保、实用的夏布由此织造成型。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459.jpg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02.jpg

夏布是以中国特有的纺织农作物苎麻为原料生产的手工纺织品,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制作流程十分复杂而考究,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国宝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被誉为纺织品的“活化石”。

在汉代,夏布又称“蜀布”,曾外销大夏国。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时期,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被列为贡布,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447.jpg

清光绪《荣昌县志》记载,县内“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山陕直隶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远至京都发卖。”当时,荣昌夏布远销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名扬海内外。

民国时期,经营荣昌夏布而设在县内的商号有40余家,其中有7家是京、西、沪等地驻荣昌采购处,主要销往京、津、沪、穗、港等地,也远销到欧美及亚太地区。1924年,荣昌漂白夏布在天津展览会上夺得金奖。

粗布、细布和罗纹布,是荣昌夏布常见的三大类。

粗布是指四八布以下的尺三布、四五布、三二布,多用作缝口袋或蚊帐。

细布是指四八布以上的六百头布、八百头布,以至一千四百头、一千六百头、一千八百头布。六百头、七百头的细布多用于毯子布,七百头以上的细布,多用于夏季衣料。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456.jpg

罗纹指三梭即丢一个胡椒眼的麻织布,可编织各类花纹图案。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据当地人讲,解放以前就有很多编罗纹的,做罩子、做蚊帐它就需要罗纹,比平板布好。它(罗纹)要透风些,透空气些,以前条件稍差的人家还挂不起罗纹,条件好的家庭才用罗纹做蚊帐。

服务千载百姓生活的荣昌夏布,其技艺历经一代又一代传承人口传身授,经反复总结和逐步改进,最终形成如今技艺精良的独特产品。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04.jpg

打麻漂白、绩纱挽麻团、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整形、印染等工序,历经千年历史积淀,依然是荣昌夏布生产绕不开的主要工艺流程。

绩纱俗称绩麻线,按撕片、卷缕、捻纱、绕纱四道工序进行。绩纱者多为女工,将漂白后的麻,撕开成片,卷成缕,置于清水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再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放在麻篮里,随后晾晒。此道工序考验灵活的手指与细致的耐力。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07.jpg

在牵线过程中,所牵的线,就是编布的经线。经线颜色要白、丝质好、粗细均匀、接头牢固。每根线的松紧,结实程度,都要求一致,容不得丝毫马虎。

印染,则是根据夏布不同的用途染成各种色彩和图案。其工艺流程可分为刻花板、印花、染色、晾晒等四个步骤。拿刻花板来说,用桐油涂抹花板后,雕刻出心仪图案样式。常见图案诸如孔雀、喜鹊、草木、龙等,寓意吉祥如意。

编织,是夏布生产工艺流程中最重要一环。在当地,从事夏布编织的多为女性,荣昌夏布因此也被称为“娘子布”。

编织夏布工艺要求高。丢梭推扣力量要均匀,布的平面边沿要织得平顺,伸展,无破烂断头,断线接头不显痕迹,纬线稀密均匀。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13.jpg

除此之外,夏布的编织对温度和湿度也有苛刻要求。温度过冷、过热均不适宜,纱线容易折裂,出现断头,湿度过低麻线会收缩绞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颜坤吉说:“编布的主要要点就是踩郜要踩好,第二,梭子要扯平,不要扯起歪来歪去。穿扣主要的就是把它分开,一个孔分成两根,把麻线一堆的分开,分开以后才好编。”

编织夏布的工艺要求也随着布头增加而递增。20世纪50年代,盘龙夏布手工业合作社郭汉高和李淑万等人编制过两匹一千二百头的“罗纹”,布面织有“天安门”、“和平鸽”、“跃进马”和“喜”字,送往北京展览。

这对“罗纹”布编织难度较大,在一尺五寸宽的布面上,上下共推列二千四百根麻线,这样编织出来的“罗纹”布,比绸缎还要细,薄如纸张。

在荣昌县盘龙镇还至今保留着两大夏布传承体系,分别是以颜坤吉为代表的夏布编织谱系和唐德华为代表的夏布印染谱系。

现居盘龙镇石田村的颜坤吉,如今有85岁高龄。颜坤吉8岁开始挽麻芋子,12岁开始织布,15岁,经他巧手编制的作品在市场上风靡一时。

“文革”其间,传统工艺受到打压,颜坤吉冒着危险也不放弃对荣昌夏布的学习和研究。1979年以后,荣昌夏布市场开始有所好转,颜坤吉得以继续编织。

在荣昌夏布生产过程中,颜坤吉积累了丰富经验。工作之余,他将这些感受和体会记述下来并配上曲子,忙里偷闲附声高唱。歌词质朴直白,旋律朗朗上口。

颜坤吉老人还给我们演唱了夏布神歌:“幺妹(小妹)要勤快哟,勤快要绩麻,三天麻篮满哟四天就崩了弦,上街就把机匠请,机匠一进屋就把麻线牵,牵起就好刷,幺妹挽鱼子(织布工具),机匠就来编,请个机匠二跛跛(技术不高明),长的打来翻羊角,短的打来两头梭,几天才把麻线编,编起来就好染,染起做衣衫,青布来捆领蓝布打托肩,衣衫做好了,幺妹拿起穿,穿起就好看,咿哟~~ 幺妹啰!穿起象天仙。”

特殊的气候和水质造就独特的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优质的原材料与世代相传的经验积累,糅合并彰显我国古老丰富的民间艺术知识。细密平整的布纹,莹洁润滑的色泽,坚韧耐用的特性,使荣昌夏布兼有棉、麻,以及化纤的优点。

微信图片_20170810095516.jpg

2008年,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荣昌夏布紧跟时代发展,在着色、定形、创意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无论在艺术工艺领域亦或经济实用方面,均有重要一席之地。不仅在国内独领风骚,在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也颇受追捧。

独特水土滋养独道传统技艺。这种依靠生活,从事生产,凝聚和倾注无数智慧和心血造就的织造技艺,经过一代又一代有序传承,早已深深烙印在所孕育它的土地上。

如今以荣昌夏布为原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巴渝文化精髓,运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手法,精心制作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夏布文化产品,通过大胆创新,赋予传统工艺以新的生命。其设计既有民族元素的魂,又有当下时代特色,让传统夏布回归现代生活。

如今的荣昌,夏布已从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上海世博会、亚洲艺术节及中东欧地方领导人会议等国际性特选赠品。

古往今来,不管风云聚变,荣昌夏布和荣昌人的智慧早已编织在一起,缠绕出对生活的朴实热爱与对艺术的朴素追求。

正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中描绘的一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一方夏布,织造多彩低碳田园生活。


鸣家简介:王发荣,曾任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现为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国家广电总局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员。

QQ图片20171012110337.jp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