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李波:你知道“解放碑”的全名叫什么吗?(渝中往事一)

2017-06-23 15:34:08 听新闻

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渝中区邹容路、民族路与民权路交会的街中心,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五大隧道惨案.jpg

“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位于渝中区较场口磁器街,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1941年 6月5日,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间长达5个小时。十八梯大隧道内由于避难民众人数过多,通风不畅,致使近千名的避难市民窒息死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惨案。

遗址分地上地下两大部分。地下大隧道遗址,始建于1938年,由朝天门至通远门,临江门至南纪门,横贯老城区的南北东西,高度为2米、宽2.5米,全长4千米,分7段,13处出口,总容量4万余人。目前,隧道内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解放碑.jpg

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渝中区邹容路、民族路与民权路交会的街中心,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正面向北偏东,碑通高27.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

抗战胜利后,重庆市政当局决定在此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该碑于1947年10月建成,石碑八面分别刻有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等碑文,碑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为市长笃伦题写。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将其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写碑名。

中华路国民参政会旧址.jpg

中华路国民参政会旧址位于渝中区中华路174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设立的最高咨询机关,是一个带有议会性质的机构,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1938年7月成立于武汉,同年11月迁驻重庆。内设有审查法案、军事及国防、外交及国际内政、财政经济、文化教育5个普通议员委员会和审查特种事项议案的特种委员会。附属机构有川康建设委员会、经济建设促进委员会。该会在重庆期间,汪精卫、蒋介石先后任该会议长,张伯苓任副议长。中共毛泽东、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陈绍禹、秦邦宪、邓颖超被遴选为参政员。

旧址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三层建筑,坐西向东,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面阔18.9米,进深19.3米,楼高15.3米,共有21间房间,建筑面积1 459.08平方米。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位于渝中区新华路47号.jpg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位于渝中区新华路47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原为川盐银行,1938年7月,国民政府经济部迁来重庆,进驻于此。

旧址为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坐北朝南,国际式建筑风格,采用对称式设计,前楼八层,后楼九层,建筑面积10 200平方米。

1949年,朝天门地区发生“九二”特大火灾,该大楼有效地阻挡和遏制了火势的蔓延。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旧址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jpg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旧址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事局成立于1941年12月,直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局长由商震兼任,主要负责对外军事联络,办理外籍军事人员的任聘和招待事宜,并负责外国在华军事代表与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会谈业务的联络与安排。极盛时期,该局下设有55个甲种招待所、7个乙种招待所,最多时官佐达到272人,征用的翻译有1 000人,官兵1 8 17人。

旧址现存房屋两栋,一号楼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三层楼房,悬山顶,小青瓦覆顶。建筑东西长,南北短,东西向设窗10个,最东端一间顶层加建一间阁楼。房屋在细部装饰上模仿巴洛克样式,大门为拱门样式,大门上开有六角形窗,每个方窗之上皆砌有砖雕窗檐。建筑内部装饰考究,门窗上皆有卷草纹雕花,室内设有壁炉,楼梯装有木质栏杆。二号楼位于一号楼西侧,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小楼,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10间,于东侧坡瓦屋面两端各设有一座方形阁楼,房屋正中设有一道隔墙,隔墙从屋顶延伸至墙面,将房屋一分为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jpg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高军事指挥中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远东战区最高指挥中心。1925年7月成立,1938年底迁驻重庆。1945年9月4日,毛泽东出席了蒋介石在此举行的庆祝抗战胜利茶会,并和蒋介石进行了会谈。

礼堂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屋内正中为一大型讲台,两边各有8个小间,占地面积634.39平方米,建筑面积592.69平方米。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14号.jpg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14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交通银行是民国时期官办“四大银行”之一,此处为抗战时期重庆交通银行的营业大厅。

旧址为一栋八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坐东朝西,巴洛克风格,面阔22.1米,进深24.5米,通高27.5米。建筑正面与两侧前半部分采用淡青色石料镶砌,其余部分为清水砖墙面。正立面造型采用对称的设计,正立面的柱座、柱帽的花饰、门座(龛)、窗套、挑台栏杆及花牛腿等石料构件皆经过精工雕琢。正门为三樘带拱形腰窗的木制玻璃大门,大门之上为4根带有爱奥尼克式柱头的立柱,立柱从二楼延伸至四楼。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16号.jpg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16号,该行前身为川康殖业银行,1937年与重庆平民银行、四川商业银行合并而成。“九一八事变”后,故宫10万余箱近60万件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这些国宝又分三路进行转移。其中一路辗转至重庆,约9 000余箱,是三路文物中数量最多的一批。因川康银行二楼仓库异常坚固,所以其中一部分文物选择存放于此。

旧址为一栋四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坐东朝西,巴洛克风格。大楼正立面造型采用对称式设计,入口处设两层高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门廊3间,正中一间立柱两两一组,两侧各立1根立柱,建筑顶端有阶梯形山花。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