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2024-09-17 07:24:48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2日,云阳县农坝镇团滩河,地质工程师们携带地质锤、开路砍刀等涉水前往水文地质剖面测量点,勘查岩层的层序、岩性等,寻找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埋藏与分布等信息。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2日,云阳县农坝镇团滩河,地质工程师们找到了地层分界的典型标志,确定此地以南便是区域内主要的含水层分布地。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九月十二日,云阳县农坝镇幸福村三组泉湾,地质工程师对刚发现的泉点进行检测。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1日,奉节县竹园镇竹园社区,方选琼(右一)一家在9号井旁用井水洗衣、纳凉。本栏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方老师,来屋头吃了饭再走!”9月11日,又是烈日当空,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的地质工程师方权刚到奉节县竹园镇回访,就被当地村民方选琼“逮”住了。

“不了不了,方阿姨,我们回访完还要继续去找水!”方权说,目前,他和同事正在开展“重庆市长江经济带1∶5万温泉镇幅、尖山坝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回访完竹园镇,就要赶到云阳继续找水。

为啥要找水?原来,方选琼的家位于奉节、云阳交界的大山里,这里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岩溶发育强烈,整个地形像一个巨大的“漏斗”,漫山遍野的石头上布满了孔洞,根本储存不住地下水。一遇到连晴高温天气,缺水难以避免。

两年前,重庆启动实施“长江经济带1∶5万桑坪坝幅、竹园坝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要在包括竹园镇在内的88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寻找富水性好的岩层,然后通过水文钻探,把优质地下水引到地面上,解决大家的饮水难题。

方权是项目组负责人,前年,他和同事们来到竹园镇开始找水。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首先是目标太小。前述项目的工作范围达到880多平方公里,在这个尺度上,一口井的面积比一粒灰尘还小。在这么大的面积里锁定水源靶点,比奥运会射击比赛更难;其次是时间有限。项目组一共5个人,野外调查工作只有1年时间;最后是环境艰苦。含水地层分布在崇山峻岭间,不仅路难走,还可能遭遇五步蛇、毒蜂、毒虫、野猪等危险动物。

要解决这些难题,既需要科学思维和先进技术,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

方权和同事们先摸底,用一年多时间做案头工作,仔细翻阅了项目区域内过去50年的水文地质资料,再结合遥感影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筛选出几十个重点区域。

然后,他们带上地图和资料,分组走访重点区域,循着岩层、泉水、暗河等线索,逐步缩小水源靶点的范围,直至最终标定。

“找水过程真是险象环生。”方权回忆,去年秋天,他和同事在野外勘察时,面前出现一堆落叶。定睛一看,大家立马转身就跑。原来落叶里卧着一条剧毒的五步蛇,它的花纹和枯叶高度相似。若不是看见了蛇头,大家很可能踩到蛇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时间里,项目组为当地村民打出了15口水井。方选琼家这口井是9号井,位于其后院,一年四季,清澈的地下水不断涌出。

“以前,我要到山上四处找水,一盆水洗了菜再洗衣服,再拿来洗脚。现在终于不怕没水用了。”方选琼泪光闪烁,嘴里反复念叨着“享福了,享福了”。

在方选琼家附近的10号井边,80岁的岔河村民黄存吉激动不已。他表示,多亏地质队打的井,他和老伴、外孙女不缺水了。

黄存吉家和方选琼家一样,日常用山泉水。以前遇到连晴高温天气,一家人为了节约水,甚至不洗澡。现在,老人从10号井接了水管到家中,煮饭、洗澡很方便。

据测算,这15口井可以支撑周边两万多名群众的日常用水。项目组形成的水文地质测绘资料,也将有力保障当地的重大工程建设、产业规划等需求。

方权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开展的“重庆市长江经济带1∶5万温泉镇幅、尖山坝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涉及开州、云阳、巫溪3个区县。项目组将做好案头工作,扎实开展野外勘察,为当地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靠水源。

责任编辑: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