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9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6%
2024-09-14 22:45:24 来源: 华龙网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对重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部署,重庆将如何突出放大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更好引领带动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在9月14日举行的中共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对此进行解读。
高健介绍,重庆将重点从3个方面突出放大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更好引领带动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在服务国家整体开放布局上彰显重庆担当。
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打造以“五型”枢纽为引领的高能级枢纽。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航空枢纽高效联动体系,健全铁路口岸综保区、公路物流基地开放功能。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改革,完善内陆航运贸易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枢纽功能向产业集聚区、大宗物资主产区延伸。出台重庆市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方案。完善“铁公水空管邮数”运输体系。健全江海直达运输机制,优化重庆联运环太平洋、大西洋枢纽港航线。健全基地航空引育机制,完善国际航线开拓、航空货运发展、支线机场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引导港口、产业园、物流园与铁路线直联,加快港口码头、管道管网、枢纽专业服务、仓储配送等领域的资源整合,统筹全市港口集群化运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新模式。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探索适应通道特点的物流组织和通关保障机制。加快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
第二,探索陆海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铁海联运货物全程保险“一单到底”。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标准规则和法规制度,加快单证市场应用。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开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创新试点,实施自贸试验区领航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自主培育更多重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示范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迭代升级项目总体发展规划,深化拓展金融、物流、航空、通信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推动高新区、经开区、枢纽港产业园等探索按国际规则高水平开放。完善中国、老挝、泰国“三国三园”合作机制,打造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示范区。
第三,打造支撑“双循环”的国际经贸合作中心。完善外贸发展促进机制。出台国际经贸合作中心建设条例,构建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中间品贸易,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西向南向的大宗进口战略物资储备、集散、分拨中心。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推动内外贸监管规则、标准认定衔接,培育接轨国际的商品交易市场。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健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1+N”的政策体系。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制定外商投资重庆产业图谱,推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重庆产业条目。完善招商网络体系,创新市场化招商模式,完善外资全流程的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优化“渝企出海”服务制度,创新升级“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建立境外投资多元化服务平台和服务联盟。
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是这次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聚力打造的十二个标志性成果之一。高健表示,按照全会的部署,重庆将加快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6%。
为此,重庆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健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机制。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为牵引,加快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健全“小县大城”发展模式,完善山区库区“一县一策”高质量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在每个县做强2到3个优势主导产业,构建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建设体系。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主城都市区优质资源赋能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深入推进“强镇带村”,探索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改革,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好小城镇服务“三农”作用。
第二,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机制。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和“四进三回”行动(是指实施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行动),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制度。畅通城市人才加入乡村通道,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健全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机制,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创新闲置土地资源盘活方式。构建农村资源资产价格发现、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持续凸显农村资源资产价值。
第三,着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引导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赋予居住证更多功能,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权利,包括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华龙网 陈雨 唐雨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