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光引路人】教师系列报道④张霞:33年坚守讲台,用爱带出彩“霞”满天
2024-09-14 15:42:01 来源: 华龙网
编者按: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以爱育人,润物无声。
在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有这样一群“鑫”光引路人,他们潜心探索,悉心授业,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她们胸怀星辰,燃灯引路,用温暖的关怀呵护每一颗求知的心。
第40个教师节,让我们步入教坛最前线,聆听那些关于奉献、关于梦想、关于爱的动人“诗篇”。
华龙网讯(韦燕 实习生 魏竹莹)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们无私奉献,从无怨言;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一言一行,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滋润着他们茁壮成长。她就是钰鑫小学的语文老师——张霞。
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她就像一首散文诗,向学生散播自己热爱的文学,也一直不忘初心,承担教育者的责任。
一把蒲扇“扇”出教育梦
执教33载,一心一意只为“学生为本”
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盛夏的中午,阳光炙热,热气扑面而来。趴着午休的张霞睁开眼睛,看着她的老师在旁边给同学们一上一下地轻摇着手里的蒲扇。随着蒲扇一下下的扇动,轻柔的风拂过她汗湿的脸庞,一颗“成为教师”的梦想种子,也随之扇进了她的心中……
1991年,张霞第一次站在了钰鑫小学的讲台上。在学校“义达天下 竞渡未来”的办学理念下,她渴望自己能像“摇蒲扇”的老师一样,用爱与智慧去影响每一个孩子。
时至今日,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站稳讲台的游刃有余,从教师到班主任,张霞用33年的时光写就了一本生动的“教育经”。
语文课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享受,那就是极大的成功。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语言的精湛,课堂教学结构的多维,教学节奏的张弛起伏,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神来之笔”的孕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这些都是张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心中须一清二楚。“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的课堂上找到自信、收获快乐。”张霞说,三尺讲台虽小,演绎的都是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的社会更替、人生感悟、思想结晶,博大、深邃,需要教师一辈子学习、探寻。
教育是一种共同的成长。不断自我学习,是张霞的教学标签。她坚持阅读,学习各领域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假期里,张霞热衷于外出旅游,走访名胜古迹,并将这些见闻带入课堂,力求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
一曲关于爱与奉献的赞歌
言传身教,用“爱”带出彩“霞”满天
回顾33年的教学生涯,收获与汗水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珍贵。坚守讲台,从教33年,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张霞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老师,用爱带出彩“霞”满天。
2011年,在重钢搬迁后,学校特地为众多的留守儿童组建了“留守儿童班”,在放学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班级人数多,工作负担重,任务异常艰巨。而张霞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重任,常常为了批改作业而加班。担子一挑就是好几年,张霞从未有过怨言,坚定地履行着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备课到深夜的灯火通明,批改作业时的字斟句酌,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课后的耐心辅导……张霞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耕耘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之上。
在日常生活中,张霞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书籍、学习用品和零食,用以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也从不放弃,而是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曾经班上有一名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变得越来越自卑,张霞课上不断鼓励夸奖他,课下积极与孩子的父母沟通,看到他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张霞觉得自己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次,张霞遇到了一位学生的奶奶,这位老人拉着张霞的手激动地说:“张老师,我家孩子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模仿您,连您上课说的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一句话触动了张霞的心,让她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量。她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在课堂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为人师者的责任与爱。在那之后,张霞始终努力营造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温暖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给予学生力量和支持。
最让张霞感到欣慰的是,梦想的星火仍在延续。班上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以后也想和张老师一样,做一名教师。”这简短的话语,让张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育是一曲关于爱与奉献的赞歌,张霞的这一曲赞歌高昂且嘹亮。“春风不语化桃李,弦歌不绝润新苗”,她用自己的方式,将爱的火种传给下一代。当有一天,张霞曾经的学生也站上讲台,盛开的桃李只会越来越茂盛……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