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演出3678场 超400万人观看 《印象武隆》如何保持“长红”?

2024-09-12 10:14:57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王景行)9月11日晚上8点,随着一声嘹亮的“太阳出来啰咧”,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第3678场演出,在武隆仙女山桃园大峡谷拉开序幕。

12年的时间,《印象武隆》演出3678场,接待观众超400万人次,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一张文旅融合发展的靓丽名片。《印象武隆》是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的?

图片1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

用好资源,丰富观众沉浸式文化体验

2012年4月23日,《印象武隆》面向全球正式公演。从此,高亢激越、动人心魄的川江号子,《印象武隆》一喊就是十二年。

《印象武隆》作为重庆唯一一个大型高山峡谷实景创意演出,从规划设计之初,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秉承“森林剧场”的设计开发理念,最大限度保留天坑峡谷原有的自然风貌。

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剧场内,微风拂面,雾霭缭绕,1500余名游客们坐在落差200米的峡谷里,在70分钟的演出中体验巴蜀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独特魅力。

图片2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

作为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结束时座位席依旧“满坑满谷”,并伴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演出最大的肯定。

《印象武隆》先后荣获中国首界视界大赏最佳旅游演出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区域特色民俗现代科技实景演出示范项目、重庆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众多殊荣,多次登上《经典咏流传》《中国民歌大会》等央视舞台。今年4月,《印象武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图片3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

在重庆市武隆区喀斯特印象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军看来,以“真山真水”为依托,在天然剧场地打造高水平实景演出,并采用高科技舞美灯光,依托文化IP做好市场品牌营销,是《印象武隆》长盛不衰的关键。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应夜间演出需求的《印象武隆》演出管理体系。”易军说,200多人组成的团队,从演出人员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事件流程规范,到票务、销售、保洁、接待的日常管理,分工明确。“我们每年都会对《印象武隆》的演出进行升级,在叙事主线不变的情况下精益求精,包括从服装道具到舞台设计不断修改、完善,力求给游客呈现常看常新的效果。”

擦亮品牌,“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演出产业链难以形成是很多旅游演出面临的难题。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一定要走出去!”易军认为,要让《印象武隆》团队走出去,更要让川江号子走出去。

图片4
《印象武隆》主唱杨兴勇传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013年起,《印象武隆》团队打造了“川江号子中国行”品牌活动,把川江号子带出大山,带到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武隆、知道川江号子。今年7月,《印象武隆》主唱杨兴勇参加了“与辉同行”重庆专场直播,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同月,杨兴勇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录制,与众多明星同台演唱,并讲述川江号子的历史文化。9月,《印象武隆》团队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旅游,让生活更美好”2024重庆旅游推介活动,川江号子“快闪”获得了现场观众赞赏。

《印象武隆》为川江号子传播发展搭平台,川江号子也为演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支点。

图片5
川江号子研学体验活动

今年暑期,《印象武隆》团队在演出的基础上,结合暑期研学旅行计划,推出了川江号子研学体验活动。研学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边走边看边学,深度体验川江号子独特的艺术魅力。据统计,川江号子研学体验活动已开展10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

不仅如此,《印象武隆》团队还充分利用川江号子文化特色,打造了文创产品旗舰店,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创造出一系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创产品。

如今,《印象武隆》不仅得到了市场认可,还通过“非遗+演艺”“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创新模式,让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赋予了川江号子全新的生命力,绽放出时代光彩。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武隆区喀斯特印象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