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医生】程雪:深入基层的心灵卫士
2024-09-11 14:07:42 来源: 华龙网
她自2011年07月踏入医疗行业的神圣殿堂,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教育传承及科研探索上深耕细作,默默耕耘了十三个春秋;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无论是深入黔江区对口帮扶,助力精神医学科学科建设,还是频繁参与义诊、社区排查及痴呆防治宣讲,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关怀与帮助的地方;她不仅是患者心中那抹温柔的光,用专业与爱心驱散阴霾,更是医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崇高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她就是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程雪。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公布“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4 年第二季度人物名单,程雪入选。

响应号召
艰苦奋斗在医疗第一线
2020年,当重庆市全面启动对口帮扶基层卫生工作的号角吹响时,身负共产党员使命的程雪医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支援黔江中心医院精神医学科建设的征途。尽管家中尚有年仅3岁的幼儿亟待母爱的温暖,但她深知,这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作为一名党员不可推卸的光荣责任。
在黔江区这片土地上,程雪医生的足迹遍布了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的每一个角落。面对部分偏远乡镇的崎岖山路和恶劣交通条件,她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晕车呕吐成了常态,但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每一次的下乡任务。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长途步行入户,她都耐心细致地进行严重精神障碍的诊断评估、服药指导及社区点对点的技术指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在基层门诊,程雪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救治了一位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对患者和家属的疑虑与不解,她耐心讲解、细致开导,最终找到了病情反复的根源,并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和耐心的指导,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显著改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身作则
激发基层科室科研活力
在基层工作中,程雪医生敏锐地洞察到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开展的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她深刻认识到,科研与学术交流是推动医疗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因此,她将焦点放在了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学科建设上,致力于通过个人带教,提升基层在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领域的临床科研与教学能力,旨在培养一支既能胜任临床医疗工作,又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面对受援科室科研基础薄弱、缺乏科研立项的现状,程雪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多项举措。她举办了《如何做好临床科研》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同时,还组织了《如何提高基层诊疗质量与规范性》及《如何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能力》的专题讨论会,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碰撞。此外,她还针对精神科常用量表进行了专项培训,提升了医护人员对评估工具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亲自指导年轻医生如何制定研究策略、查阅文献,逐步建立起科研思维,学会在临床实践中挖掘科研点。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受援科室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极大地提升了黔江中心医院精神专科的整体科研与教学水平,为医院乃至整个地区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入社区
探索精神健康防治新路径
在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这片由程雪所在的老年二科定点负责精神患者社区康复指导的区域,覆盖着13个社区,拥有超过20万的常住人口,其中老年人口众多,精神社区康复的需求尤为突出。程雪医生深知责任重大,她不仅每季度带领科室医疗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痴呆防治知识宣讲,还针对“橙色”风险患者实施更为密集的关怀计划,如每周一次的家庭随访,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万寿山社区的邓某便是这样一位“橙色”风险患者,起初对康复指导充满抵触情绪,甚至拒绝与医疗队交流。程雪用耐心与毅力反复向邓某的家属解释社区指导的重要性,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从2018年起,程雪与志愿者们成为了邓某家中的常客,他们不仅提供医疗支持,更在情感上给予温暖,与邓某及其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021年初,邓某不幸被诊断出尿毒症,受到刺激后精神状况再次急转直下。面对家庭经济的重压和治疗的艰难抉择,程雪再次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紧急医疗援助,还留下了个人联系方式,确保家属在需要时能得到及时帮助。在随后的日子里,志愿者们不仅根据病情调整用药,还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全方位地照顾邓某的生活与健康。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邓某的语言能力和社会功能逐渐得到恢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针对老年痴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知识普及不足、专业资源匮乏等问题,程雪主动出击,深入社区开展防治宣讲,提供认知筛查、评估及干预指导。她还积极参与编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社区照护技术》丛书,为老年人、家属及照料者提供实用的照护指南,让老年痴呆的防治工作由医院门诊前移到社区和家庭,使老年痴呆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更加具体,有效提升了社区老年照顾水平,减轻了家属的照护负担,让老年患者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有尊严。(通讯员/郭婷婷 编辑/王凤)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