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职教引路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第40个教师节系列报道|刘修军:实践育人 守护“一寸匠心”

2024-09-10 17:11:07 来源: 华龙网

编者按: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这“四有”是一面凝心聚力的旗帜,是一座引路前行的灯塔,鼓舞所有教师于工作中砥砺师者初心,践行育人使命,淬炼教育家精神,并肩推动学校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行稳致远,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2024学年,学校六位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的老师,以教育家精神诠释师者本色,写就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他们中,既有为学校建设鞠躬尽瘁的压舱之石,更有支撑着学校高速发展的擎顶之柱,也有着为学校长远发展新辟道路的未来之星。他们以实际行动,引领全校师生奋楫扬帆,赓续前行,携手绘就出电讯学院教育蓬勃发展的万千气象。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六位老师,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一同汲取奋进之力。

刘修军。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幸柏汝)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从来不缺少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以渊博学识浸润学生的优秀教师,而通信工程与工业互联网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的刘修军则一直承担着实训教师的教学工作,以自己的方式践行育人使命。他通过实践+实训模式,让创新理念、实训教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将知识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刘修军好像从来没有站上过教学舞台的中心,但他却用一年600余学时的授课量,悉心雕琢学生专业技艺,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成长成才,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也为自己的育人生涯涂上一抹生动的色彩。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学生的专业成长,理论和实操缺一不可。“相比扎实的理论基础,当今企业相对更为看中学生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正因此,实训中心同样会在学生整体培养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修军十分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为了让自己的实践课堂教学更加扎实,刘修军先是自觉对齐课标、深入学习课程理论,后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持续进行打磨,形成了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力图通过自己的实践课程激发学生们对动手实操的信心与兴趣,让课程更高效,进而收获更丰富的教学成果。

但不可否认,学校“温室”般的实操环境难以还原行业一线的真实情景,两者之间存在有不小的差距。为解决这一难题,刘修军走访了重庆信通院、重庆工业互联产业园、重庆潍柴汽车等企业单位,深入调研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情况,为学生们带回了宝贵的行业一线资源,让大家能够提前熟悉真实的行业生态环境,为有朝一日进入行业、踏上岗位做足准备。

身为实训中心主任,刘修军同样重视中心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在他的引领下,2023年,实训中心积极开展技能认证社会培训工作,组织9名教师到12家企业完成88个班次,216个视频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培训工作。完成三个学院400余名中级电工,80名高级电工报名及前期培训工作。参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公共实训中心、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巴南职教中心、重庆巴蜀职校、重庆神州职校等单位20余场次考评工作,实现教师团队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追求卓越,匠心浇灌

“在学校‘双高’建设的工作部署下,进一步优化实训教学工作,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作为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刘修军说,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但却未因此放慢脚步,而是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治学治教,为学校、为行业、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国家技能人才。

在过去的一年中,刘修军积极配合学校“双高”专业群建设财务工作及场地布置工作,接连高质量完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期验收工作、产业学院及物联网研究院办公室建设工作、技能认证智能化考场建设,以及接待赞比亚、几内亚等国际友人参观实训室和演示工作。

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脱胎于通讯工程的“红色电波”精神是将全校所有师生紧紧团结在一起,向着“双高”建设齐心奋进的力量源泉,学校不少教师认为,“红色电波”精神对于专业教学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潜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刘修军深以为然,他将“红色电波”精神贯彻于教研、教学活动中,让课程思政融入《通信工程制图》课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红色小故事穿插于课堂,砥砺学生精神力量,充分挖掘出“红色电波”精神的育人价值。

不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通信工程始终在服务国计民生,推动社会发展。从5G到6G,从地面到卫星,通信工程依然具有光明前景,大有可为。刘修军期待自己的学生们能够秉持“红色电波”精神,不论在科研还是实践中都能积极作为,为建设“通信强国”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教师档案:

刘修军,通信工程与工业互联网学院教师,实训室主任,2023学年来共完成600余学时的授课量,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思政融入《通信工程制图》课标,将红色电波精神贯彻于教研、教学活动中,深受师生好评。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