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郑川:艺术——让我们逃离自身的“牢狱”

2018-04-02 11:00:00 听新闻

最初,艺术是艺术家为给自己“减刑”而制造的……》》》详情

“人类为宇宙之灵长”(参见《哈姆莱特》),“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我们,很幸运是人类。

大洪水劫后,人类曾联合起来兴建通往天堂的高塔(参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十一章)。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桎梏中。

“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上帝变乱人类语言,破坏了巴别塔的兴建。“生命是常常被阻碍,干扰、懒散或者负累而沉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34年这样描述了人生通常的境况。

视觉是人类沟通世界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的艺术,融形式与内容、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一体,帮助人们之间对话,帮助人自由表达、共享信息,为我们逃离自身“牢狱”提供了可能。

blob.png

老彼得·布鲁盖尔(Pieter_Bruegel_the_Elder),油画《巴别塔(The_Tower_of_Babel)》(60 cm × 74.5 cm),1563 年,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艺术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以别于普通物质产品。匈牙利社会学家豪泽尔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表达,而且是传播;……艺术家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就是在进行传播,……总是有着某个无名的受者”。艺术总在试图推进某种传达或沟通。

作为艺术家表达感受和确证自我存在的媒介,艺术最初的价值,主要是作用于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萨特在《为何写作》中说,“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然在于我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本质性的”。最初,艺术是艺术家为给自己“减刑”而制造的。

但是,不知何种原因,艺术也给了作为接受者的“我们”——艺术家的“同狱犯”提供了方便(艺术史家迈克尔·列维)。艺术于普罗大众,都有广泛而普遍的价值。通过艺术世界的置入,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大众得以敞开自己的生命状态,在与艺术创造主体对话过程中,摆脱日常庸碌、功利事物的束缚,消除心灵疲倦和感觉麻木,实现对日常的超越及自我的确证。

blob.png

(英)瓦兹(1817-1904),油画《希望》(141×110厘米),1885-1886,藏瓦兹美术陈列馆。

古往今来,艺术独特价值不胜枚举。在油画《希望》中,一位眼睛被蒙上绷带的年轻女子,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面对仅剩一弦的古希腊七弦琴,仍低垂着头认真弹拨,倾耳细听其微弱乐音。特朗普之前两个总统任期的奥巴马曾深受画作影响。2004年,在美国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了“无畏的希望”的演讲。2006年他出版了同名自传《希望》。

“艺术是一种通用语言”,艺术创造了艺术生活,使人超越至精神性的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类是在其过剩精力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融合过程中脱离动物界。通过艺术,不仅艺术创造者获得成就感,而且观者、读者也在不断创造出新的“意义”。

blob.png

《女史箴图》“冯媛挡熊”一节,(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东晋顾恺之,唐代摹本绢本设色。

艺术作为审美性文化传播,重建人的精神世界。德国艺术家博伊斯认为艺术可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进行全面改造,像构铸一件雕塑作品那样“去构建一种社会秩序”。艺术社会教化特定个体或人群。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东晋顾恺之绘就《女史箴图》,以冯媛挡熊等故事的形象化表达,生动劝谏古代女子注重内质修为。

blob.png

国防前线的歌声(木刻版画) 1936年 陈烟桥

“艺术是最有可能通向另外一种文化的窗口”。在二十世纪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艺术可以发挥“号角”、“匕首”、“投枪”等功能。“中国就像一块坚硬的木板,要靠大家从这里刻出大众的苦闷、沉痛、悲愤、斗争,由黑暗中得到光明。看见八年来的木刻,令人增加了勇气和慰藉。中国终究是有前途的,人民终必获得解放。把大家的刀锋对准顽强的木板”。1946年9月18日“抗战八年木刻展览” 郭沫若在展览留言簿留下的,是时代的回响,更是对艺术价值的颂赞。

blob.png

国共合作期间国统区版画艺术家创作的套色木刻《誓与国土共存亡》抗战宣传画。

艺术在当代也在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尺。“波普艺术之父”汉密尔顿的名作《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以发达消费社会下广告、商标、影视图象、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画等图像的直接搬用、拼贴完成,展现了人类“今天的生活”正被画报、招贴等包围的现实。

微信图片_20180402091700.jpg

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的《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

blob.png

米开朗琪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造亚当》

因为艺术,我们要有光就有光,艺术就是我们生活中神秘的光。

艺术是神来之笔,还是妙手偶得,或者无数前人勤奋与艰辛所铸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对人类有本质需求的满足。它赋予人以意义和情感,促进人群“共同意识的建立”,有调节、观察、守望社会,促进文明累积,促进交流、沟通、通讯、交际、交往等等复杂而丰富的功能,并最终使我们有了从人生诸多藩篱或牢狱中获得拯救的可能。

 

敬告:初入驻“鸣家”,拟推出“艺术何为?”系列。论题择要自博主新著《当代视觉艺术传播及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的主要讨论问题。首期讨论问题为普遍关切的“何为艺术,艺术何为?”的基本问题,下期拟帮助大家认识我们所处的“艺术世界”。其后如艺术价格、艺术产业、艺术收藏、艺术数字化等诸多议题将循序渐进展开。

blob.png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华龙网”客户端“鸣家”专栏的所有作品,均为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未经“鸣家”栏目或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求其相关法律责任,联系邮箱:602410261@qq.com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