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点叶成金绘新景 一缕茶香富农家
2024-09-11 06:30:31 来源: 开州日报
入秋后,虽连晴高温,但雪宝山下却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在参天古树的庇护下,雪宝山独有的林下野放茶树在漫射阳光中自然生长,愈发茂盛。
一片茶叶寄相思,一盏清茶话振兴。近年来,开州区雪宝山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的工作思路,依托雪宝山这一名片,多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因地制宜,走好有机茶叶路
开州茶文化历史悠久,种茶始于汉朝,兴于唐朝。雪宝山处于中国黄金产茶带。因散落林间的茶树几十年来肆意生长,如被放逐一般,当地村民形象地称之为“林下野放茶”。
雪宝山镇自上世纪60年代起大规模种植茶树,面积达3万余亩。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因经营模式调整及人口外流,茶树逐渐无人看管。30余年无人管护,但这些茶树仍顽强生长,与其他树种共生,形成了和谐的生态圈。对此,雪宝山镇党委、政府敏锐捕捉到了发展契机。
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靠山”。2019年起,雪宝山镇党委、政府依据雪宝山区域定位,围绕“3+1”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本地“土、特、产”资源,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与调研,锁定了全镇1万余亩的天然茶树资源,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之后数年,该镇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陆续投入230万元建成现代化标准厂房,配置标准生产线2条,建成智慧生态有机茶园100亩。
“我们有效开发和利用了本地闲置多年的林下茶资源,实施‘合作社+农户+集体公司+合作公司’模式,在6个村发展‘林下野放茶’产业。这既符合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政策,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实在在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雪宝山镇党委书记黄玉杰说。
塑造品牌,打开市场知名度
“‘林下野放茶’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的树林里,无病虫害,且林中落叶还是茶树的最佳肥料。茶树管护简单,仅在每年10月底,对部分茶树进行简单修剪。”重庆德轩居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世勇介绍。
“我特别喜欢用‘林下野放茶’制作的红茶,性温且饮后口齿留香,韵味悠长。”饮茶爱好者王红对其赞不绝口。
如何让这深山的茶香飘入千家万户,成为雪宝山镇党委、政府及引进企业持续努力的方向。
今年3月30日,由雪宝山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开州雪宝山镇第一届“林下野放茶”采茶节在雪宝山镇枫竹村举行。活动开展了技术培训和采茶比赛,以茶为媒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促进了茶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近年来,雪宝山镇持续发挥品牌效应,注册了“雪宝山珍”“宝山飘雪”“举子红”等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评比赛事和推广活动,成功入围文旅“双晒”活动推荐产品,并常态在重庆轨道交通、解放碑、开州城区公交、居民小区投放广告,扩大影响力。其中“宝山飘雪”在2020年重庆市第三届斗茶大赛中获评“金奖绿茶”;“举子红”于2021年在重庆市第四届斗茶大赛中获评“银奖红茶”,同年,“举子红伴手礼”在“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中赢得银奖,并被选入外事礼品名录;2022年,“举子红”再次在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中获评“银奖红茶”;2023年,“举子红魁红”不仅在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中获评“金奖红茶”,还在“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上获评“金奖红茶”。
茶旅融合,激发振兴新动力
8月9日-11日,雪宝山镇举办了林下野放茶研学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教授及企业代表100余人共聚一堂,就茶文化打造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参观茶叶基地和加工厂。
“雪宝山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优质好茶。这里风景旖旎,山水如画,茶叶品质更是上乘。参与这次研学活动,我感觉不虚此行。”来自江西的研学者开心地说。
近年来,雪宝山镇凭借优质的“林下野放茶”资源,引进企业,并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统一收购、加工与销售。这一举措让茶农们尝到了甜头,他们每年可获得四笔可观收入:鲜茶销售所得、茶叶基地管护的务工报酬、作为茶树入股户的年度分红,以及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的分红。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直接助力1354户家庭增收,提供了近700个就业岗位。2020年以来,茶产业直接为茶农带来了超过300万元的经济收益,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突破30万元。
“接下来,雪宝山镇将积极申报非遗和打造茶文化研学基地,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拓展市场销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黄玉杰说。
记者 李艳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