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

2024-09-14 10:46:31 来源: 华龙网

点击图片查看总专题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日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展现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栏之“高校贡献”专栏,推出 西南大学聚焦该校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篇报道来看看——

学校学子在水稻试验田学习插秧技巧
学校学子在水稻试验田学习插秧技巧。
学校参与科技小院成果展
学校参与科技小院成果展。
学校学子在乡村学校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翅膀
学校学子在乡村学校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翅膀。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专家团队开展桑树研究
专家团队开展桑树研究。

“土壤施肥过多,容易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影响蔬菜的收成。”在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的蔬菜田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2级研究生申小歌正手捧泥土为当地村民介绍科学种植知识。这是暑假期间,该校组织师生依托“铜梁区蔬菜科技小院”深入当地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助农的场景。

成立四年来,小院已成为了连接实验室和乡村田野的桥梁,真正实现让科研成果在乡野大地发芽结果。作为小院负责人,申小歌早已把田野当作教室,在助农增收中学习成长。

就在不久前,她和她的同学们还针对当地田野土壤酸性过高,蔬菜生长迟缓的问题,研发、推广了缓控施肥技术,有效解决了困扰农户们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方案实施后,科技小院田里的辣椒肥料使用量减少了一半,但产量却增加了15%,大家都高兴坏了。”申小歌说。

“他们是带着专业技术来的,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在选肥和施肥上面临的难题。”村民邱光学谈到。从最初饱受质疑到如今赢得赞许,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用行动践诺誓言。

“目前,学校共建设有53个科技小院,派出数百名青年大学生长年驻扎田间地头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介绍,近年来,学校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通过布局建设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等新兴专业,搭建新农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矩阵等途径,聚力构建新农科人才培养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同学们,大家注意观察,这棵柠檬树可能感染了粉虱。”在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学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牛金志正和学生们一起在柠檬树地查看柠檬树长势,分析病害。

近年来,牛金志和繁育中心的专家们一道,定点联系了当地20余个乡镇的300多个种植基地,建立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长年跟踪观察苗木种植表现,为农户排除苗木病害,选育优良品种,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一位果农联系牛金志,反映中心推广的脱毒种苗突然患上了黄脉病。接到消息后,牛金志立即叫上几名学生,骑上电瓶车直奔果农种植园查看苗木“病情”。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和反复采样分析,牛金志发现,果园栽种的几棵患病老柑橘树可能是“罪魁祸首”,通过虫子等媒介把病害传染给了柠檬树,让脱毒的柠檬苗木也“中了毒”。病因得到证实,团队对症下药,将相关柠檬基地附近的柑橘树用防虫网罩住,切断了传播途径,这才彻底治好了柠檬树的黄脉病。

“推动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种苗这个源头。”牛金志谈到,“要获得优良可靠的柠檬种苗,不仅要在繁育中心培育优良品种,还要在田野里跟踪观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在西南大学,像牛金志一样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他们常年往返学校实验室和地方乡野田间,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践履建设教育强国和农业强国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种质创制攻坚,以高水平大平台高速驱动农业科技创新,以精准校地合作推动成果落地,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学校已示范推广动植物新品种(系)数十个,转化运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数十项,累计与市内33个区县、15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长王进军介绍到,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切实担起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高校使命,奋力书写教育强市建设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