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以高水平办学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2024-09-11 14:48:16 来源: 华龙网

点击图片查看总专题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日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展现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栏之“高校贡献”专栏,推出 重庆大学聚焦该校以高水平办学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校地共生共荣,与重庆市全面实现融合发展、市校共赢,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篇报道来看看——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全景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全景。
刘汉龙院士和团队在大足石刻文物医院
刘汉龙院士和团队在大足石刻文物医院。
潘复生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
潘复生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
重庆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全国仅10所)
重庆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全国仅10所)。
周绪红院士(左一)带领团队在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
周绪红院士(左一)带领团队在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
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
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

日前,由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王智慧教授团队牵头的“极端环境高效高可靠无线能信同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类一等奖。该项目成功解决制约极端环境用电装备性能、可靠性提升的关键瓶颈问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仅是2024年重庆大学牵头获得的重庆科技进步奖之一。重庆大学长期以来立足区域、聚焦地方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积极融入地方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曹华军说。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对此,重庆大学依托学校打造的现代产业园区,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与地方行业产业深度合作,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不断为地方产业赋能。

学校于2021年启动实施“头部企业”工程,积极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引领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已与28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晓旭研发的“微纳金属微观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项目,形成了高强度、高塑性“两者兼得”的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为未来开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重庆大学紧紧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围绕“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重庆大学凝练出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零碳等“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布局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和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高质量科研成果支撑和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撑。

今年,光电学院陈显平教授团队5项非专利技术历经多年研发,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评估价值为4808.36万元,通过权益让渡模式,获得了5项非专利技术所有权,目前公司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介绍,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主动瞄准地方发展所急,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推动人才发展与地方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发力,不断增强人才对地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学校科研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长期以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重庆大学在重庆大学科学中心、超瞬态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方面开展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合作。2024年5月23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重庆大学再次签约,共建重庆大学智谷校区。拟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嘉陵江实验室、重庆市高等研究院、重庆市分析测试中心、芯片实验室、头部企业研发基地等。

重庆大学不断推动校地联动向深处迈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近年来,每年60%的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地区,其中1500余名毕业生到西部和边疆地区基层、乡镇成长锻炼。为西部省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今年7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重磅成果,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重庆大学机械、电气、土木等学科始终保持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凸显。

近年来,该校建立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研究机构,推动校地研究共建共享,以多样化的形式创新发展产业研究。

同时,学校依托地方产业建设,积极将产教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品牌不断彰显。

校城融合、校地共生,在这场高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中,重庆大学激发新动能、抢抓新机遇,持续推进校地共生共荣,与重庆市全面实现融合发展、市校共赢,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双一流”大学之路上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