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一院·百项特色技术巡礼⑬】一场感冒险些要了18岁小伙的命!早期评估+精准治疗助脓毒症患者逃出“鬼门关”
2024-09-06 20:56:35 来源: 华龙网
一场小小的“感冒”竟能发展成为“生死劫”,背后“作祟”的就是脓毒症。脓毒症因细菌等侵入引发重度感染,并在人体内超速发展,是重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60%。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率先推广开展的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早期评估与精准化救治方案。该方案是重庆市重症医学临床诊疗领域标志性成果之一,提升了脓毒症患者救治率。
得了脓毒症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然而这个让不少医生感觉棘手的危重症,却在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遇到了“对手”。
60岁的王女士,因“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紧急送往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抢救。考虑到患者情况危急,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一边快速安置ECMO、从死神手中拉回患者,一边借助与临床检验科(微生物团队)早期搭建的快速病原菌筛查通道,24小时内完成念珠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确诊诊断,并与药学部团队制定了最优抗感染方案。6天后王女士双肺情况改善,氧合达标,ECMO成功脱机。
18岁的高三小伙小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本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6天后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病情发展迅速,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立刻启动早期集束化治疗:一方面开展个体化的复杂血流动力学治疗,一方面针对患者外周血管张力极低的情况,快速使用国际最新的血液吸附技术开展治疗,实现了对脓毒症炎症因子早期清除、肝肾功能障碍等治疗。13天后,小李呼吸循环稳定,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从实现早期评估到开展精准化治疗,十余年来,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长期致力研究、治疗脓毒症这一全球医学界优先关注的疾病,集学科之力打造“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早期评估与精准化救治”团队,率先在重庆市规范开展“脓毒症全程、精准、系统化管理”,常规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和呼吸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营养支持和镇痛镇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重症超声、人工肝技术、ECMO等,年救治脓毒症患者1400余例,为脓毒症患者及家庭带来希望!
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早期评估与精准化救治体系为什么能实现“精准打击”?在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昉教授看来,秘笈就在于六个字——防重症、治重症。他解释到,脓毒症就是细菌等在侵入人体后带来的强烈炎症风暴,很快就会引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这就需要我们要么及时发现、防范于未然,要么就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尽早进行抗感染等精准治疗!”
事实上,做好这两点却并非易事。为此,自2012年起,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就与国内多个领先团队合作,聚焦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微环境与免疫偶联”分子机制研究和危重症细胞因子风暴参与失控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开展了脓毒症临床多组学早期诊断效能、精准治疗技术研发工作。与此同时,团队扎根临床,针对救治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开展精细化救治方案,截至目前已开展了杂合式血液净化、重症超声、ECMO等10余项核心技术。
在此期间,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领域获批国家级课题8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2022年创办“巴渝重症医学研究论坛”,2024年牵头《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及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让更多脓毒症患者受益,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团队还持续主办了《重症医学多学科诊疗与体外生命支持临床实践学习班》《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诊治新进展培训班》等重症医学国家级、省级继教班等,进一步推广新理论新技术,助推区域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重庆市脓毒症3小时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已提升十余个百分点。
“可以说,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托底科室之一,必须要有能力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精尖技术和综合治疗保障,这也是重症医学人的使命。十余年来,我们专注于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重大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勇往直前,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对于未来,徐昉信心满满。
(文/马甜)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