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一所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华龙网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一所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2024-09-05 17:48:13 来源: 华龙网

点击图片查看总专题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日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展现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栏之“高校贡献”专栏,推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聚焦一所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打通职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篇报道来看看——

牵头成立全国万物智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牵头成立全国万物智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重电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水切割实验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水切割实验。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特别赛比赛剪影3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学生李小松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比赛剪影。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项目金牌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学生李小松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项目金牌。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教师赴非洲乌干达指导开展5G技术师资培训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教师赴非洲乌干达指导开展5G技术师资培训。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南非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汽车电路检测维修实训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南非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汽车电路检测维修实训。

来校工作4年,张春阳已从一名普通专任教师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张春阳成长快,得益于校企合作平台”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说,学校以改进人工智能算法为重点满足企业需求,有效提升了相关单位国产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的性能和技术竞争力,实现了产教双方合作共赢。”

张春阳所在的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是重庆市第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也是重庆打造西部职教高地的重要“桥头堡”。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在聂强看来,“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聂强的答案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改革。”

课程上,理论和实训比例是1∶1。在校4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进院系打造的缩小版企业生产车间,不断精进实操技术。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校企合作就是培育工匠的沃土。

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华为、百度、长安、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累计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89个,技术转化效益高达5200余万元。

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

“这是对以前合作机制的深化改革。”在聂强看来,“现在我们将经验做法完善固定下来,与政府、企业形成了“三共三享”互惠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建设。

效果怎么样,实践见分晓。学校与华为、长安的合作模式成功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学校连续八年荣获“华为ICT学院最佳合作奖”,并被授予华为全国唯一的“产教融合示范校”称号。

多业联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以区域产教联合、产业链产教融合为特点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路向,创新性地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将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开展61个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项目,深度服务成渝两地12个园区,社会服务到账经费2000万元,实现了教育要素、创新要素和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循环。

措施持续深化,成效持续显现。“学校深入推进园区化办学发展战略,以园区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百名博士下园区、双师教师‘五个一’工程、现场工程师培养等计划,助力区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倍增’。”聂强介绍,学校通过技术赋能,校企联合研发了143项技术成果,为832家企业带来3.57亿元的经济效益,展现了产教融合的巨大潜力。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帮助10余家在永企业实现技术升级20余项,解决生产一线技术与工艺实际问题,促进园区(企业)实现产值近亿元。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职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中找准定位。该校党委书记张伟表示,下一步将精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及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持续探索多主体协同、多平台共建、多功能融合的跨界协同融合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