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14年风雨家访路”诠释教育家精神

2024-09-04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近日,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结果公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榜上有名。14年间,该中心的老师们跋山涉水、进村入户,把特殊教育理念传递给家庭和社会,用爱和温暖书写了一个个朴实而动人的故事。297名高中毕业生中,有269人考上大学;职高毕业人数为223人,实现100%就业。

在一次家访中,一位视障学生的母亲认为女儿就算读了书以后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嫁人算了,家访教师回应道,“读书是她获得尊严的唯一方式”,用13个字,纠偏了家长陈旧、滞后的“文化枷锁”,让一位女孩重新回到校园,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故事,只是“14年家访路”的一个缩影。

原本只需要打一通电话就可以解决的家访,为何老师们不辞辛劳、自找苦吃,坐火车、乘轮渡、坐摩托、步行也要到学生家里去? 因为家访不仅是物理距离上的抵达,也是心理距离的贴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仰,饱含着对教书育人的认同与热爱,驱动着老师们一次又一次踏上家访的道路。

家访作为一个连结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不仅能有效打破信息不对称,还能够重塑与更新家长们的“意义之网”,改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伴随着社会变迁,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全面推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加高效便捷,家访的价值并没有因此打折扣,甚至变得愈发重要。与教室里、学校里普遍性与同质性的“大水漫灌”相比,家访更加差异化、个性化地进行“精准滴灌”;不仅能够有效激励和鼓舞学生们,也有助于鞭策孩子们扬长补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

《礼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不仅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也要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阵地不仅在课堂上,课堂之外同样大有可为。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爱的传递,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精神洗礼。“14年家访路”的背后,是深沉的仁爱之心,是用教育家精神指引教师们和家长们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照亮和温暖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众多家庭的“希望之灯”。

作者:杨朝清

审校:杨金行

责编: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