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以红岩精神为引领,实施四项行动,培养时代新人

2024-08-29 20:00:09 来源: 华龙网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学校在“五四”青年节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主题团课。

华龙网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诞生于红色底蕴深厚的重庆,创办于1951年,前身服务国家能源行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近年来,学校聚焦生产性服务业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推进专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以红岩精神为引领,弘扬红岩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实施四大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争做时代新人,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行业企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具有重工程特色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一、主要举措

(一)实施“多维协同”行动,构建“红岩思政”工作格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工作方案》等,将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学校“大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体系。二是统筹思政要素。学校党委定期研究思政工作,统筹思政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把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思政教师、辅导员到党委部门挂职或兼职,领导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下沉学生社区等制度,推动思政工作力量融合、资源整合。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思政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思政工作考核办法、思政工作成果奖励办法等,推动形成党政联动、上下齐动、考评激励的思政工作格局,凝聚思政工作力量。

学校思政课教师在百年党史路开展实践教学。

(二)实施“课程建设”行动,建好“红岩思政”立体课堂。一是筑牢思政课堂“主阵地”。举行“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专题集体备课会,将红岩精神的特质全方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把“红岩思政大篷车”开进思政课堂,组织思政课教师找准红色基因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点,推进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2门、重庆市一流课程2门。二是铸造实践课堂“大熔炉”。坚持“开门上‘大’课”,组织师生赴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红色主题场馆等,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每年的“五四”“11·27”等节点开展弘扬红岩精神主题党、团课,组织师生创作《红色家书》等系列红色文化精品项目,建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学生“一站式”社区。三是拓展网络课堂“云空间”。创新推出官微虚拟代言人“工小程”卡通形象,通过校园融媒体平台,搭建《与工小程对话》《工程“马”姐说》《技能报国有我在》等网络微课堂。四是浸润专业课堂“思政味”。构建面向全课程的“1+1+N”课程育人模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学生在新建成的中国梦主题场馆上思政实践课。

(三)实施“阵地建设”行动,打造“红岩思政”实践平台。一是建成“一路三馆七基地”为主体的校内思政实践平台。该平台由百年党史路,中国梦主题场馆、乌金文化馆、地质科普馆等3个场馆,以及“匠心铸魂”智造实训基地、“经天纬地”测绘匠心培育基地、联网体验基地、信息安全对抗训练实训基地、3D设计与打印基地等7个基地组成,已经成为学校思政教育“沉浸式”学习平台,获批立项重庆市首批高校场馆育人优质资源项目,是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二是与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重要红色场馆,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开展实践教学、参观研学、主题党团日活动。三是建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若干第二课堂育人阵地,获批立项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项。

学生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开展“弘扬聂帅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实践。

(四)实施“品牌建设”行动,推动“红岩思政”广泛传播。一是打造学校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学校聚焦培养时代新人总目标,通过打造4个课堂、推进4项任务、实施8项行动,构建了学校“1448”红岩思政育人品牌。二是创作若干“红岩思政”精品项目。学校师生合作倾力打造的沉浸式情景剧《红色家书》、舞蹈剧目《烈火中永生》、情景式主题团课《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等一批红色文化项目广受欢迎,获评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三是学校思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入选重庆市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和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

学校师生共同创作的沉浸式舞台剧《红色家书》。

二、主要成效

(一)铸魂育人成效显著。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单位,建成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等国家级团队5个,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政公开课一等奖、获市级思政课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3项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2项,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金微课”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政课)2门,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个。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位居全国前列。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2%以上,稳居全国前列,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职教之星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校首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团队。

(二)精品项目不断涌现。学校围绕革命烈士江竹筠写给竹安弟的一封“托孤信”创编思政舞台剧《红色家书》已经成为学校“网红”剧目,广受欢迎,被《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生编排的舞蹈剧目《烈火中永生》和朗诵剧目《川江号子》《红岩魂》广为传播,获得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专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五四”青年节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情景主题团课已经成为学校惯例。学校“红岩青年学”示范活动、“牢记嘱托跟党走争当红岩好青年” 青年教师大比武、“红岩先锋”理论学习班已经成为学校青年工作品牌,学校团委被评为重庆市首批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团组织试点。

学校师生编排的舞蹈剧目《烈火中永生》,获得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三)示范作用不断彰显。学校思政工作案例先后入选教育部网络育人优秀案例、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案例等累计20余项。学校育人成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累计320余篇次,在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全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论坛等会议论坛交流发言20余次。

教育部官网报道学校思政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潮”起来。

三、经验启示

(一)推进红岩思政,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红岩思政”品牌的根本保证。学校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健全工作机制,配齐建强队伍,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要素,有力推动学校思政工作落地落细,形成长效机制。

(二)培养时代新人,强化课堂是关键。课堂作为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学校聚焦时代新人的培养,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四个课堂”,切实发挥了思政课堂“主阵地”、实践课堂“大熔炉”、网络课堂“云空间”和专业课堂“思政味”的作用,提升了育人实效。

(三)弘扬红岩精神,资源建设是重点。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更是非常关键的。学校始终重视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和建设,在建成中国梦主题场馆、百年党史路等红色场馆基础上,持续开展校内外红色资源建设,建成了以“一路三馆七基地”为主体的校内红色场馆资源和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为主体的校外红色场馆资源,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以沉浸式学习方式切实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体验感。

>>>点击查看:“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总专题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