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微博

浪坪传统织绸技艺

2024-08-27 11:16:03 来源: 华龙网

浪坪乡位于重庆市酉阳、彭水、黔江两县一区交界处,驻地浪水坝,距县城107公里,地处东经108º32´,北纬29º5´,面积67.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50米;该乡东与黔江区鹅池镇接壤,南与苍岭镇隔阿蓬江相望,西与庙溪乡相邻,北接彭水县鞍子乡、梅子垭乡,处于酉阳、彭水、黔江交界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酉阳自治县的西北门户。全乡辖3个行政村、人口9893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境内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浪坪乡传统织绸技艺》位于浪坪乡评议村六组(小地名:胡家山),明末清初胡姓祖上由江西迁到现居住地,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带来了缫丝和织绸技艺,其基本功用是满足本族穿衣及老年人百年的寿衣、入殓裹尸布等。缫丝织绸曾是胡家山及附近村寨的主要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机头,曾有“马山坝的席子头,大堡岩的猪头,胡家山的机头”之说,可见当年缫丝织绸之兴盛景象;近现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丝绸需求的下降,织绸技艺在当地逐步消亡,处于濒危状态,但至今仍在从事该技艺的只有胡世启一人,他熟练掌握从取丝到织绸的全部技艺。

“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据清同治年间刻印的《酉阳直隶州总志》物产志记载:“蚕:民户多畜养者”;又“蚕丝:酉属养蚕者初少,近则渐多,所织生丝亦坚韧,如州南鹅池一带之䌷,也不亚于川䌷,惟染色尚未尽得其法耳”。可见,酉阳养蚕、缫丝、织绸有着悠久的历史。

《浪坪乡传统织绸技艺》共分缫丝(取丝)、染丝、晒干、圈筒、牵丝、收上滚笼、渡头、梳丝、捡纵、翻纵、拨纵、圈纡、生神枪断腿等步骤,然后就开始织绸。

项目价值和影响:

浪坪乡传统织绸技艺在酉阳自治县乃至渝东南都是绝无仅有的传统技艺,最初由胡氏祖先从江西引入,经过一代代的改进,到清朝中后期基本定型为传承至今日的传统手工织造器具。虽然传统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但由于采用纯手工织造、天然生态原料染织,无化学污染,织出的丝绸色泽自然、质地厚重、手感柔和、环保卫生、经久耐用,颇受周边区县、省市的消费者青睐。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丧葬习俗浓郁的武陵山区地区,对丧葬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丝绸的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使得胡世启所织的绸供不应求。

图片1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
    精彩视频
    新闻报料
    新鲜事、感人事、烦心事, 欢迎报料!
    新闻报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