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一个北京来客,一封大山去信
2024-08-23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时间回到2021年7月19日,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选派林鹏来到松柏村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三峡工程管理司工作时,我经常到三峡库区出差,也数次到过距离城口最近的开州,但却从未踏上过城口的土地。”林鹏回忆,“那时我只大概知道城口山高坡陡、人口不多。”
那时,城开高速还在建设中,从城口县城到松柏村,需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林鹏在车上张望山间的风景,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迈入松柏村那一刻,迎接他的是村干部和一群期待变革的村民。林鹏的到来,显然是村里的一件大事。
“来之前大家都在想,一个北京来的书记,能吃得了苦吗?”老党员邹昌余回忆,“见到之后发现,他黑黑瘦瘦的一点都不像坐办公室的,说话也没得官架子,和我们合得来,是办实事的人。”
简单休息后,林鹏便开始对村里的各家各户进行走访。
他了解到,松柏村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凸显,城开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于2023年底通车。届时松柏村到县城只需要20分钟,到岚皋半小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样,松柏村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道路两旁几乎没有大型农业机械可转身的平地,仅有的耕地几乎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农作物种植只能局限于传统的“三大坨”。
缺少特色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如何带领村民们更好地发展?作为水利人,林鹏首选便是从“水”来打开局面。
2021年8月,重庆正值汛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松柏村陷入了紧张状态。
“赶紧把大桶找到,把水接满,不然中午又吃不成饭的哟!”村委会郑大姐这一句话,让林鹏明白,农村饮水安全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们这里海拔高,汛期雨水又多又急,一下大雨就涨山洪,泥沙和树叶经常把取水口堵住,一停水就是好几天。只有等雨停了才找人去收拾”。村委会综合治理专干刘必权告诉记者,冬天松柏村会下大雪,冻管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短暂的缺水。
饮水安全保障是直接影响老百姓满意度的大事,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刻不容缓。
林鹏和村支两委干部用了一周时间,把全村供水情况搞了一个全面摸排。
“首先是供水设施老化的问题,通过摸排发现,有6处蓄水池建于2013年以前,部分水池为砖砌结构,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在林鹏的指导下,村两委带领村民将老化水池进行全覆盖整修,解决渗漏和过滤的问题。
在管道方面,由乡政府出资购买了一批管道,发动农户自行更换。
第一步完善后,林鹏继续探索着长久的解决方案。水源不足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气候变化,导致原有水源水量变小。
为让村民吃上“稳定水”“放心水”,林鹏和村干部、水利专家一起,在丛林里跋涉了整整三天后,终于在松柏村5社海拔最高的山上找到一股大的水源。
“我们找到了一块空地,适合建设现代化的供水工程,项目建成后,我们在村委办公室就可以看到全村的用水情况。”他随即与多方联系,并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到松柏村实地进行规划设计。
水源和设计方案有着落了,林鹏又转战市、县水利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到资金280余万元,实施松柏村农村供水智能化改造项目。
项目完成后,松柏村成为城口县唯一一个实现农村供水智能化改造的村落。
喝着甘甜的山泉水,看着五彩斑斓的彩叶,林鹏的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
松柏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只有1000余亩,且多为25度以上的坡地。几年时间下来,林鹏走遍了松柏村的每一个角落,家家户户他都亲自探访、深入了解农户需求。
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在丰富的生态资源上做文章。一个外国友人的工作,打开了林鹏发展的思路。
这位外国友人的名字叫文森·漆,是一位来自法国的漆艺艺术家。为找到漆质好的城口“大木漆”来到中国,定居在了松柏村。
“松柏村的大木漆树具有耐腐、耐磨、富有光泽等特性,不仅适合我的艺术创作,也是制作漆器工艺品和高端家具的优质涂料,市场前景广。”文森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句句中肯。
这也让林鹏明白,大木漆树或许就是松柏村的致富之树。于是,他们成立了大木漆专业合作社,挖掘大木漆文化,培育漆艺制作手工技能人才,形成了“大木漆+”微产业群,让大木漆成为松柏村的一张新名片。
如今,松柏村年产大木漆2000余斤,直接带动20余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还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满足。”大木漆手工艺人郑永平微笑着说,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结合大木漆树,松柏村还重点打造了问山大漆艺术村落示范项目。项目以原生大木漆为核心,以巴山原乡风貌为基础,进行整村营造,让松柏村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松柏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可离林鹏驻村结束时间却越来越近。
随着这个消息传开,松柏村的村民们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们既希望林鹏能够留下,继续带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又希望他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与家人团聚。
“在这种纠结之中,我们决定联名写下一封信,向他表达大家的心声。”发起人之一的刘必权说,他们希望林书记自己决定,同意之后再寄往水利部。
那一天,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早早地聚集在村里的院坝上。他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拿着笔,有的拿着纸,还有的拿着印泥,准备留下自己的手印。
“林书记完全没有架子,和我们打成了一片。”
“林书记帮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让我们不再为水发愁。”
“林书记带领我们发展特色产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起与林鹏相处的点点滴滴,将那些深藏心底的感激与不舍逐渐汇聚成文字,缓缓注入到一封充满情感的信件中。
终于,在经过数小时的讨论和修改后,信的内容被最终敲定。大家轮流签名,并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79个鲜红的手印赫然在目,犹如村民们心中的火热情感,每一个手印都代表着一个不舍得林鹏离开的心。
看到这封信时,林鹏内心百感交集。
他想念远在北京的家人,特别是只有暑期才能过来陪自己的女儿,但他也放不下这片他倾注了心血的土地。
夜幕降临,林鹏坐在村委办公室的灯下,翻阅着桌上的文件和规划图。村子仍在发展初期,各项产业刚刚走上正轨,他逐渐“翻”出了内心的答案:留下来,帮助松柏村继续发展。
“果果乖,等爸爸完成这里的事情,再回家陪你。”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远在北京家人的电话。
这句话,不仅承载着他对家的思念,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责任。
华龙网 王旭睿/文
陈洋、受访者/图、视频
张惠丽/后期
谭苏菲/美编
林楠/主持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