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以“智”提质 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路→
2024-08-20 11:29:2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焦点访谈》继续系列报道“深改开新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各地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又做了哪些探索?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故事为例,从中寻找答案。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汽车超级工厂,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每分钟就有2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上全程采用AI智能检测系统。

目前,这家新能源车企主打的智能网联驾驶车型上半年销量超过20万辆,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也在攀升。这样的成绩是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新能源车产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就,现在已经是世界连续九年新能源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我们的新能源车2023年销量超过900万台,在很多技术环节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前,重庆市共有整车企业19家,其中新能源车企16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已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2024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
其中,新能源汽车对重庆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7%。
汽车产业的优势在重庆进一步壮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关键词是“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不同的地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基础条件不同、要素禀赋不同、要完成的主攻方向不同。每个地方要因地制宜,制定自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方向和相应的一些机制体制,这样才能够形成各美其美、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竞相发展格局。

重庆能持续把汽车产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是重庆的“家底”。在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版图里,重庆曾是一颗闪耀的明星。
早在2009年,重庆汽车产量在全国省市中就名列三甲;
2014年,重庆以260万辆的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重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王志杰:重庆抓住了当时燃油汽车,特别是合资品牌快速增长的发展机会,利用重庆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雄厚基础和优势,加大对优势整车企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培育和招引力度,构建起了汽车产业集群。

不过,由于市场调整等方面的原因,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多年来的首次下滑,重庆汽车产业也同样遭遇下滑。面对市场情况的变化,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可以说是当时车企的唯一出路。彼时,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的新赛道。重庆认识到,要想保持住自己的汽车产业优势,必须紧跟发展的趋势。

开辟新赛道并非一帆风顺。重庆的一家车企,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再到新能源车制造,如今爆款新能源车型屡屡创下销售新纪录,企业也成长为重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支柱企业之一。尽管他们提前布局,8年前就转换到了新能源车的赛道,但是一开始并不顺利。

赛力斯汽车总裁 何利扬:面临很大问题,基本上很难卖出去。一个是品牌,一个是技术当时也需要打磨。那时用户的认知还缺乏,但是合作的产品差异性也不太明显。

新产业常常伴随着新问题,新赛道必然需要新规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新质生产力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过程当中,在早期阶段,政府还是要多加支持。看准了方向,结合已有的优势基础,再加上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新的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再进行政策加以支持,还是有条件能够形成新的生长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及时出台的相关政策保驾护航。针对当时新能源车企的困境,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随后,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加速铺展开来。

重庆也审时度势,进行相应的地方性制度供给,坚决支持新能源车企发展。从路网到充电桩等设施建设,他们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车企新能源转型之路得以持续。
在政策的扶持下,重庆的新能源车企坚持了下来,产销两端逐渐步入正轨。
2020年,重庆汽车产量增速由负转正,达到14.2%。

近年来,智能化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了再次跟好发展的趋势,重庆意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继续创新,鼓励整车制造企业与数字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实现智能化升级。2021年,这家车企正式与一家高科技企业合作,推出了智能网联驾驶车型。不过刚开始的路也并非十分顺利。

赛力斯汽车总裁 何利扬:其实当时我们生产出来的第一批车,大概卖了不到一两个月,我们全部都停了。可以把新的东西移植到车上,但是能不能变成一个高质量、量产的产品,其实不一定。迭代以后,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有的时候销量起来了,但是供应链并没有准备好。

为了补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重庆加速调整汽车产业结构。不仅发展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且依托重庆本地产业基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吸引聚集来了优质的高端制造配套商。

全球首台、全球最大的两板式智能压铸机设备有三四层楼高,赛力斯最新车型上的许多核心零部件将由它一体铸造而成。一体铸造的生产方式,不仅使得零部件的精度更好、安全性更高,更是大大提高了压铸的效率。
除了集聚优质的制造供应,重庆看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制造等也都是自身的优势,他们决定依托优势,通过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并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
2022年,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
2023年,重庆又进一步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万亿级的主导产业,并不断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支持新能源车企加大新品投放,向高端迈进。

重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王志杰:推动汽车产业从原来的“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生态型”体系发展升级,全面构建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的产业生态,推动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产业链向上。

在重庆另一家车企的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记者看到了全球首款量产可变型汽车,它可在轿车和皮卡之间转换形态,为用户提供可自定义的体验场景。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不断升级,强度、广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重庆为了保持汽车产业优势,正在围绕产业共性的基础技术和重点产业链条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突破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将助力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上加快成长。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开辟广阔前景。
责任编辑: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