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志(民国志)记载,“倒流水豆腐干起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120余年,其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考究、口味细腻、鲜香柔韧、老少皆宜。当时,县境交通不畅,倒流水是县境内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力伕们都要在此歇脚或住宿,喝酒猜拳成了他们解乏的唯一方式,倒流水的豆腐干作为价廉物美的下酒菜,也就逐渐成为当地客栈酒肆的畅销食品。因其口感和风味独特,有的将倒流水豆腐干带作路粮,有的带作干盘(小礼品),于是,这种土家风味食品便逐渐在长江和武陵山区赢得了知名度。时至今日,倒流水豆腐干就了一种美名远扬的地方名特产。
2016年,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