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伊永军,罗杰
2024年3月20日,重庆涪陵,滔滔长江循着千百年来的轨迹,穿城而过。
位于滨江大道旁的黄金海岸双拥小区一栋居民楼内,刚吃过午饭,91岁的郭兴智找出了那身标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字样的绿色军装,穿戴整齐,胸前的勋章格外醒目,仪式感满满。
多年来的生活规律,老人午饭后都要午休一下,但是这一天,他放弃了午休,要出门去参加一场特殊的送别仪式。
走出家门,家人说:“我们坐电梯下去吧!”郭兴智摆了摆手:“就住二楼,我又不是走不动了,走下去就行。”
老人常年保持着外出爬楼梯、散步的习惯,有时沿着滨江路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就像当年在部队行军一样。年过九旬,身体矍铄,耳不背、眼不花。
一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位于大木乡的涪陵区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当天下午2点半,涪陵区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将在这里举行,180名入伍新兵将奔赴祖国各地,投入火热军营。
这其中,有郭兴智妻子哥哥的孙子,即他的侄孙、22岁的何泽哲,入伍前,在湖南长沙读大学。
郭兴智从一众人群中找到何泽哲,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争取立功,为国家立功!”
身高1.85米的何泽哲紧紧拥抱身高1.62米的郭兴智,不住点头。姑爷爷瘦小的身躯在他眼中,却是无比伟岸。小时候,他也常这样依偎在姑爷爷怀里,听姑爷爷给他讲战斗的故事。
郭兴智深情地看着眼前的侄孙,仿佛看到当年参军时的自己。
1933年,郭兴智出生在涪陵,父母是裁缝,兄弟姐妹4人,郭兴智排行老二。1949年11月,解放涪陵的战斗打响,郭兴智参加了解放军,“不为别的,因为解放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为受压迫的人们打天下,我选择跟着党走。”
朝鲜战争爆发后,郭兴智于1951年2月加入志愿军奔赴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战场上时刻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刚入朝一个多月,郭兴智就遭遇了险些致命的创伤。
“当时敌人空投下来很多定时炸弹,有时隔几个小时才会爆炸。” 郭兴智在抢修平壤机场的过程中,被定时炸弹的弹片击中腹部,被紧急送往野战医院治疗,“肠子都流出来了,医生塞回肚子里,给接上了。”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老人肚子上的这道伤疤还清晰可见。
住院2个多月后,郭兴智就重新投入战斗,后参加过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中不断书写着自己传奇的军旅生涯。
烽火岁月,家书抵万金,郭兴智在战场上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收到父母的来信。“爸妈在信中会经常问我,立功没有啊?好好学习没有啊?要多消灭几个敌人。” 郭兴智那时深刻体会到,对于在外当兵的人,亲人的鼓励和支持多么重要。
“我没有给他们丢脸!”抗美援朝期间,郭兴智两次荣立三等功,身上多处负伤。战争结束后,他于1955年回家乡探亲,父母见到阔别4年多的他,“回来就好!”寥寥数语,却深情尽显。
郭兴智的小儿子郭计宏已临近知天命的年龄,父子俩时常去江边散步,从小区出来,沿着滨江路步行约20分钟,郭计宏总会指着江面对父亲说:“看!这就是当年您送我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涪陵最繁华的码头之一——萝卜市。如今虽早已被长江防护大堤掩埋,但那段记忆却永远留存在老一代涪陵人心间。
1992年,即将高中毕业的郭计宏面临着两个人生选择:高考或参军。
“父亲鼓励我,去当兵吧!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本,国家啥时候也得有人去守护。” 于是,郭计宏踏上了从军路。
1992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从涪陵出发的新兵集结在萝卜市码头,将统一坐船到重庆朝天门,然后再转乘火车奔赴军营。
晚上8点多,在送别现场,郭兴智摸着儿子崭新的军装,百感交集。自1958年复员后,他脱下军装已经34年了,如今,儿子又将继承他的衣钵。
“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担心家里面。” 郭兴智对儿子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坚决圆满地完成任务。”
郭计宏回忆说,那一刻,江风拂过,听着父亲的教诲,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豪情和使命感在心中荡漾。
汽笛响起,轮船出发,望着夜色中父亲向他挥手的影像轮廓越来越模糊,泪水打湿了郭计宏的双眼。
在昆明服役期间,郭计宏牢记父亲的教诲,时刻严格要求自己。1996年2月,云南丽江发生7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郭计宏所在部队接到任务,去为震区前线运送物资。郭计宏驾驶汽车行驶在云贵高原,临近灾区有一段垂直落差1000多米的盘山公路,山高路陡,异常险峻,余震导致山上不时有碎石落下。
每当行驶到这个“魔鬼路段”,父亲的话都会在郭计宏耳边响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决圆满地完成任务!”这一刻,郭计宏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过人的勇气和高超的驾驶技术,勇敢地闯过去。
从昆明到丽江,单面行程要7个多小时,持续20多天的运送任务,郭计宏每一次都坚决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把帐篷、饮用水、方便面等灾区人民急需的物资,及时安全送到。
复员后,郭计宏回到老家涪陵,在一家民营发电公司做后勤工作。201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大雨瓢泼,该公司下属的凤来发电厂位于山区,因暴雨滑坡,导致发电厂上游三四米宽的水渠崩塌,发电厂厂房被淹,造成电力设施损坏。
接到任务后,郭计宏马上组织人员前去抢修。厂房内的设备泡水,漏电等情况时有发生,进厂的那段路是泥巴路,坑坑洼洼,雨后更是泥泞难行,而且道路很窄,容不下两辆车子在此错车。
郭计宏组织30多人,一边用水泵排水,一边克服重重困难,把抢修设备运送进去。经过一众抢修人员的艰苦奋战,及时排险,恢复供电。
郭计宏说,工作中这样的紧急情况随时会发生,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父亲那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决圆满地完成任务!”都时刻激励他排除万难,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
郭兴智的长孙、37岁的郭鉴锋目前是涪陵区公安局警务保障处的一名辅警。
郭鉴锋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入伍参军时,爷爷来送他的场景。2004年12月1日下午,送兵仪式在涪陵区人武部灯光球场举行。当时的郭兴智已经71岁,年逾古稀,但他仍亲自前往为孙子送行。
“我从小就很崇拜爷爷,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不惧生死的老兵,我参军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影响。” 郭鉴锋说,小时候听爷爷讲战斗故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士们子弹打光了,用石头向敌人砸去,坚守阵地。“每当讲到动情处,我常看到爷爷热泪盈眶。”
郭兴智回忆当年,时常感慨:“志愿军勇敢,不怕牺牲,但武器装备确实不如敌人。”这也是老人的一个心结。
因此,在送别现场,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孙子郭鉴锋说:“要勤学苦练!多学技术,争取成为技术骨干。”
入伍后,郭鉴锋不忘爷爷的教诲,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够提升自己技能的机会,他到检修所学习电焊技术,去司机训练大队学习汽车驾驶,并在成都军区组织的学兵大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以及“优秀学兵”称号。
2007年,退伍后的郭鉴锋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报名学习了电脑软件、市场营销等专业。
从2008年起,郭鉴锋先后在涪陵区公安局桥南派出所、涪陵区公安局崇义派出所、涪陵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等单位工作,参与破获了“桥南第一村丢包诈骗系列案”,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在2011年“夏秋行动”专项工作中,协助抓获在逃人员5名,被涪陵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评为“先进个人”。
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郭鉴锋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他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还学习了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郭鉴锋会经常去看望爷爷,每次,爷爷都会问他:“做事情做的怎么样?又学了些什么东西啊?”
“如果家族中还有人去当兵,你舍不舍得啊?”每当郭兴智被人问起,他都会说:“我们前仆后继,烈士都不怕牺牲,我有啥舍不得的,我们老了,要靠下一辈人来建设国家。”
华龙网记者 伊永军/文 罗杰/图 视频 林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