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微博

【向往的学校】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潘松:以“卢作孚精神”筑牢思想引领力 助推兼善特色教育提质增效

2024-01-24 13:48:44 来源: 华龙网

【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六大行动”和“九项计划”,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微信截图_20231115101926

【关键词】:以教育评价改革增进发展新动力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 2035,学校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理念与目标规划?

潘松:党的二十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强调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重庆市兼善中学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兼善中学形成一校两区发展格局,两校区拥有充裕的办学空间、深厚的历史积淀、先进的办学设施、卓越的办学成果、鲜明的兼善特色教育模式和文化立校的发展样态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同时,学校在实现兼善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到“双减”不减质,评价增动力,“三新”出新绩。具体来说,就是怎样在“双减”的背景下不减低教育质量。教育的总体改革评价方案里强调要改革教育的评价,改革教育评价作为一个导向,它是就一个“指挥棒”,如何用这个“指挥棒”来促进学校在新时代奔向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学校根据“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优异成就,结合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发展愿景,制定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起“弘扬卢作孚精神,做兼善特色教育,办兼善天下学校”的办学定位,以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党对兼善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特色党建领航,构建“仁德润人”德育体系,推进“四育课程群”建设,优化兼善特色教学管理,增强学校硬核竞争力,抓牢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兼善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定文化立校彰特色。重点把兼善教育文化落实在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升旗仪式、主题校会、主题班会的常规教育活动中,抓好以卢作孚精神、兼善教育思想、兼善办学理念、兼善校园精神、一训三风、校歌等为重要内容的兼善教育文化学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对兼善学生持续进行是品格、人格关键素养培养。“我的兼善·开学典礼”获评重庆市德育品牌活动。

二是优化教育范式有组织。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指导下,在“三新”理念引领下,学校积极建构课堂教育、德育管理、体艺工作、部门管理、年级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等方面的兼善教育自有教育范式,让每一个领域的教育范式成为获取优秀的教育质量保障,从而使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有模式可以借鉴操作,确保教育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强师优教抓质量。坚定不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扬卢作孚精神的大旗,弘扬他爱国爱家精神,勤奋实干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提升教师教育情怀与职业操守;践行卢作孚“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的兼善思想教育观,引导教师要把国家、市区、学校的教育要求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行动中,落实在学生教育管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研究、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近5年来,学校有72名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赛课一等奖,在全市名列前茅。

四是科学评价活校有动力。以学生评价为开端,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德育质量评价、教师职工评价、班主任评价、年级组评价、教研组备课组评价、行政与部门评价等评价工作的优化与完善,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校有活力,发展有动力。学校《构建“仁德润人”学生评价体系,培育全面发展四有新人》改革案例荣获第一批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等奖。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
    精彩视频
    新闻报料
    新鲜事、感人事、烦心事, 欢迎报料!
    新闻报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