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六大行动”和“九项计划”,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巴蜀标准”文化内核助推新时代育人模式变革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 2035,学校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理念与目标规划?
李潇珂:一所学校的改革发展,应与国家的整体规划同频共振。对于巴蜀来说,变革的核心则在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巴蜀中学始终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将未来发展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培养”上。我们基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提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看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被成就,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被链接”。
这样的巴蜀文化内核,助推了学校新时期育人模式的变革。我认为,一所能让师生、家长向往的好学校,应是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学生终身学习力。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成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也要求学校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观及治理体系,形成共享共治、独具特色的“巴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