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约1.93亿元 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龙网讯(林红)1月9-1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来,川渝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地29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112项检查检验结果共互认197.32万例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约1.93亿元。
具体而言,两地交流往来更“密”。川渝两地先后召开10次联席会、协调会,举办交流会10余场,共同向上争取、联合编制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两地合作领域更“广”。涪江流域11地卫生健康委签署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合作协议,黔江区中心医院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联盟医院,成立成渝老年医疗护理联盟、泸永江眩晕专科联盟等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
两地协作质量更“高”。川渝两地联合申报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共同完成国家职业健康医学中心创建标准制定,获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万达开区域成立首批12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两地为民服务更“优”。川渝两地29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112项检查检验结果共互认197.32万例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约1.93亿元(四川对重庆跨省互认136.92万例次,节约就医费用约1.13亿元);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覆盖1800家医疗机构;共同打造“健康中国川渝号”系列健康列车,11个“川渝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川渝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维斌指出,为推动川渝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未来两地将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例如,将加快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成都市卫生健康服务能级,确保“大病不出成渝”;支持成渝两地龙头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上共享技术,完善诊疗规范和技术指南,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控上统一标准,健全川渝质控组织体系,完善覆盖主要专业和重点病种的质控指标,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共建共享,共建科研平台、共享科研成果,推进转化成果在两地医疗机构应用。
再例如,将推进电子健康卡互认扩面,依托区域医学影像云中心,开展数字医学影像服务试点,推进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围绕疫苗接种、孕产妇、慢病等应用场景,建立数字健康“便民清单”,大力推动两地医疗健康跨区域连续性服务模式,逐步向数字健康川渝不断迈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