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广播《“非”一般的重庆》:在非遗中发现重庆之美
《“非”一般的重庆》是重庆交通广播一档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传承类节目,2023年被评为重庆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引导扶持节目。节目立足巴渝大地丰厚的文脉资源,全面展示和介绍重庆各地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不仅让广大受众了解非遗文化,还有力推动了“非遗+文旅”发展,让更多人发现和领略山城之秀,两江之美。
近观非遗呈现重庆非遗无穷魅力
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下辖38个区县,涵盖全国和市级的非遗项目接近400项,涉及民间故事、美食、曲艺、戏剧、民俗、养生、运动、竞技、手工、美术等多个品目,共同构成了巴渝大地独有的文化生态。《“非”一般的重庆》深入挖掘、展示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用声音和可视化广播织就了一幅音波彩虹般的非遗长卷。主题选材上,节目带听众遍历重庆,介绍了川江号子、荣昌夏布、南川千年金山红茶、巫溪嫁花、璧山正则绣、黔江西兰卡普织锦等多项重庆本土非遗项目;讲述方式上,节目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将“非遗”与乡村振兴、文旅发展、体验活动等有机融合,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释放当代价值。近年来,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非”一般的重庆》带领听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为非遗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提供了舆论助力,更为人们发现重庆非遗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打开了一扇大门。
以人为本讲述传承非遗动人故事
与自然文化景观和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更注重知识、情感、技能、手艺和活态传承,因此,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人。《“非”一般的重庆》依托非遗这一特性,生动讲述了多位非遗传承人的动人故事。如,《“声声”不息》这一期节目对话重庆市级非遗项目川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吴秀兰。吴秀兰是中国唯一一位能唱川江号子的女船工,她一生喜水爱船,在江河两岸坚守60年。从号子头到传承人,不断致力于川江号子的保护传承,通过长期义务培训船工队员、参加演出等方式唱响峡江之魂。节目中穿插吴秀兰哼唱歌曲、喊号子的原声,让听众沉浸式领略到川江号子或雄壮激越、或悦耳抒情的腔型,有如随船穿越峡江,看见老人在船头劈风斩浪的一生。《夏布微凉》这一期节目则是讲述了夏布传承人綦涛的故事。綦涛原本在商界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荣昌夏布面临失传的情况后,毅然辞去高薪工作,投身到夏布的传承与创新中。多年来,她从“把夏布做成一个产品”到“跳出夏布做夏布”再到打造“夏布+”产业链,努力促进文创产业与传统文化结合,为夏布创新性传承树立了典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人为本,薪火相传。《“非”一般的重庆》在一段段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中,不仅再现了重庆非遗的绝妙技艺,还引领广大听众关注传承人群体,感受他们传承非遗的坚持和笃定,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融合创新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非遗成为旅游休闲体验的新亮点,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激活非遗的生命力,还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此,《“非”一般的重庆》积极探索“非遗+”内容拓新、形式创新,嫁接交通广播文旅融合全媒体直播《遇见新重庆》栏目,每期走进一个区县,通过“广播直播+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展示各区县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重庆非遗可听、可看、有趣、好玩,面向全市乃至全国深度推广。如,走进武隆这一期节目邀请武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壮,区文旅委、文保所的多位嘉宾和武隆非遗传承人,在广播全媒体演播室通过视频直播向受众展示武隆特色非遗。节目中,石桥木叶吹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麒麟现场吹奏石桥木叶,青吉棕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少兰现场教学青吉棕编,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雷展示蜡染技艺,使受众近距离感知了武隆非遗的价值与魅力,了解了大美武隆的特色文旅项目。第一季首播推出的10期网络直播、短视频,融合展示了大重庆的人文历史、非遗精品、旅游文创、美食特产等,全网累计观看量超26万人次,不仅展示了重庆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生机,更为重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舆论动能。
文图/山城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