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 这场学术论坛贡献“金点子”
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 这场学术论坛贡献“金点子”

来源:华龙网2023-12-09
论坛现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论坛现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12月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重庆市宏观经济学会2023年会员大会暨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联盟学术论坛在渝召开。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打好三张“牌”

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成渝一体化发展

“重庆有非常好的三张‘牌’,我们现在就是要运用新的思维从广度和深度来打好这三张‘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表示,第一张“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二张“牌”是中欧班列,第三张“牌”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常修泽建议,以开放的协调性来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方面是国内区域间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是国内与国外区域的协调性;以开放的全球性拓展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成渝)不仅要往西走,还可以往北走,用全球化的视野开设新线路。此外,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魂”,贯穿到整个成渝开放实践“体”中。

发挥成渝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成渝城市群构建西南经济区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看来,成渝城市群是西南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假设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半径是150公里的话,就把整个成渝城市群全覆盖到了。我认为,现在要通过这两个中心城市把整个大西南一体化。”

肖金成建议,建立西南经济区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鼓励五省区市建立合作协同机制,切实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促进西南经济区合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西南经济区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同时深化省际区域合作机制,强化改革创新试验,推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发展。

构建高质量开放型产业体系

增强国际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四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易小光表示。

他建议,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比如争取国际性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川渝地区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深化与东盟、南亚地区的合作;推动沿线地区自贸区协同开放,形成点、线、面开放格局;积极承接国内和国际产业转移等。

“双核”联动

积极参与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

“与国内先发展的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还不够,建议进一步强化‘双核’联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霞表示,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动力源的双核城市群,可以在我国的一些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多的机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对外开放。

李霞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双核”联动规则和政策,通过“双核”联动带动整个经济圈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区域一体化方面,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些规则和政策。

分享
新浪微博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 这场学术论坛贡献“金点子”

2023-12-09 22:36:06 来源:
论坛现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论坛现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12月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重庆市宏观经济学会2023年会员大会暨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联盟学术论坛在渝召开。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打好三张“牌”

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成渝一体化发展

“重庆有非常好的三张‘牌’,我们现在就是要运用新的思维从广度和深度来打好这三张‘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表示,第一张“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二张“牌”是中欧班列,第三张“牌”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常修泽建议,以开放的协调性来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方面是国内区域间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是国内与国外区域的协调性;以开放的全球性拓展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成渝)不仅要往西走,还可以往北走,用全球化的视野开设新线路。此外,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魂”,贯穿到整个成渝开放实践“体”中。

发挥成渝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成渝城市群构建西南经济区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看来,成渝城市群是西南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假设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半径是150公里的话,就把整个成渝城市群全覆盖到了。我认为,现在要通过这两个中心城市把整个大西南一体化。”

肖金成建议,建立西南经济区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鼓励五省区市建立合作协同机制,切实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促进西南经济区合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西南经济区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同时深化省际区域合作机制,强化改革创新试验,推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发展。

构建高质量开放型产业体系

增强国际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四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易小光表示。

他建议,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比如争取国际性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川渝地区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深化与东盟、南亚地区的合作;推动沿线地区自贸区协同开放,形成点、线、面开放格局;积极承接国内和国际产业转移等。

“双核”联动

积极参与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

“与国内先发展的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还不够,建议进一步强化‘双核’联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霞表示,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动力源的双核城市群,可以在我国的一些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多的机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对外开放。

李霞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双核”联动规则和政策,通过“双核”联动带动整个经济圈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区域一体化方面,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些规则和政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金行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